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外遊好拍檔:Olympus 14-150mm II 展功架!

文、攝:Stephen

臨近暑假,又是一年之中的其中一個旅遊旺季。不少人都會趁著長假期前往外地舒展身心,體驗異國風情。不過如果所謂的輕輕鬆鬆仍要揹上「長中短火」連定焦鏡頭的話,相信膊頭的負擔絕不比平日上班的輕,而且不斷換鏡亦會在旅程上浪費不少時間,有時珍貴的鏡頭就因為換鏡而錯過了。以主流無反相機系統之一的 Micro 4/3,單單是變焦能力達 10X 或以上的高倍數天涯鏡已有 5 支之多,不過真真正正針對旅行時上山下海的全天候需要的,卻只有今次詳測的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4-150mm f/4-5.6 II 一支。究竟這支防滴防塵的天涯小炮畫質如何?未入手高倍鏡的應該入手嗎?不妨看看測試後再作決定。

「內涵」、外表全升級

Olympus M.ZD 14-150mm II 在今年初時隨 OM-D E-M5 Mark II 一併登場,目的除了更新原有的 14-150mm 高倍數變焦鏡頭,加強產品的戰鬥力外,筆者相信另一個原因是同期主打拍片的 E-M5 Mark II 欠缺一支「匹配」的鏡頭!雖然剛才筆者亦提及 M4/3 適用的天涯鏡頭多的是,不計 Olympus 的兩支 14-150mm 鏡頭的話,仍有 Tamron 及 Panasonic 合共 3 支的產品,但當中卻沒有一支加入防塵防水滴的全天候設計。試問拍片期間遇上或晴或雨的天氣時,接上其他品牌天涯鏡的 OM-D E-M5 Mark II 又豈非是「凍過水」?

M.ZD 14-150mm II 的改版手法跟早前的 M.ZD 75-300mm II 甚為相似,都是在光學結構完全不變下,改用新款的 ZERO 塗層及鏡身設計而推出市面。不過,M.ZD 75-300mm II 沒有加入防滴防塵設計,至少用家沒有接上 M.ZD 14-150mm II 的勇氣,讓 E-M5E-M1 及最新的 E-M5 Mark II 在惡劣而又潮濕的環境下使用。今次新鏡隨鏡附送花瓣型遮光罩,無需像第一代 M.ZD 14-150mm 鏡頭的用家掏腰包購買,跟 Panasonic 及 Tamron 的鏡頭政策甚為相似。假如 Olympus 日後可以更慷慨的為一般中低檔鏡頭附有鏡頭袋就肯定是用家之福。

 
鏡頭接環設有防水滴膠邊,提供更全面的防護,作為一支「上山下海」的旅行鏡就最合適。
 
二代鏡將遮光罩列為標準配件,早年已購買第一代 M.ZD 14-150mm 鏡頭的用家肯定滿不是味兒。

方便搭救

沿用 11 組 15 片光學結構的 M.ZD 14-150mm II 在畫質上算不上是出眾,至少跟專業級的 M.ZUIKO PRO 鏡頭有明顯的距離,全開光圈時的成像亦有點偏柔,不論是 14mm 廣角端或是 150mm 遠攝端都要將光圈縮少 2 級才有更高的解像力表現。新鏡的色差不太明顯,遇上大背光的環境下,「Fog 鏡」的問題也不是太嚴重,最新加入的 ZERO 塗膜可算應記一功。雖然 M.ZD 14-150mm II 畫質平實,解像力也不見得驚為天人,但對比只有跟機的 14-42mm 套裝 Kit 鏡及沉甸甸的大光圈鏡頭之用家來說,M.ZD 14-150mm II 之高機動性與及平穩的效能,在旅程中絕對能夠令你多拍一兩張靚相。再者,Kit 鏡、天涯鏡拍到出色作品的例子比比皆是,作為旅行用鏡,首要條件從來是方便應對不同的環境和拍攝題材,相片的解像力再高,但錯過了 Good Timing,終歸也是一張失敗之作吧!

 
 鏡身設計更富時代感,用上年前 M.ZD 14-42mm II R 鏡頭推出以來的設計風格,有別 M.ZD 14-150mm 第一代的設計。

樣本照片(使用 Olympus OM-D E-M5 Mark II;利用 Olympus View 3 將 RAW 轉 JPEG)

ISO 200、f/8、1/2000s、焦距:150mm
短評:將光圈縮了一級之後,鏡頭的解像力開始提升,處於西環對出海面的輪船之輪廓尚算實淨,只是成像帶點偏軟而已。
ISO 200、f/5.6、1/100s、焦距:150mm
M.ZD 14-150mm II 以方便易用為大前題,畫質並不是它的最大考量,在全開光圈時亦見角位的成像有點鬆散,是眾多高倍數天涯鏡頭的通病。
ISO 200、f/6.3、1/500s、焦距:120mm
相片是在攝氏 33 度於石硤尾的所謂「嘉頓山」拍攝,幸好 M.ZD 14-150mm II 外型小巧,只有 285g 重,不然在烈日當空又手持長炮及腳架攀上山丘真的會教人吃不消的。
ISO LOW、f/10、1/500s、焦距:80mm
測試相片使用鏡頭的中段焦距拍攝,改用 f/10 光圈後,相片的整體解像力立即提升,遠端的電塔及樓宇天台欄杆之線條變得實淨。雖然輪廓不致於鋒利無比,但較全開光圈的畫質好得多了。
ISO 200、f/6.3、1/200s、焦距:67mm
相片在影樓內以人造光源拍攝,由於光線為可控的,加上相機以三腳架固定拍攝,故以 67mm 中望遠焦距亦有不俗的效果,擺設上的塵埃亦清楚地描繪下來。

鏡頭變形測試

焦距:14mm
焦距:14mm
焦距:150mm
焦距:150mm

下一頁:解像力測試、暗角測試、色差測試及總結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3 小時前
Google 剛剛公佈新機 Pixel 8a,不過真正後繼機 Pixel 9 系列,近日在網上已經曝光。爆料人更將 Pixel 9 Pro XL 與 iPhone 15 Pro Max 外型上作比較...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Sigma 正式發表第二代 24-70mm F2.8 全片幅無反鏡 24-70mm F2.8 DG DN II | Art,新鏡秉承上代的口碑,進一步提升光學質素之餘,亦令外型變得更輕巧...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Suzuki Jimny 即使推出了多年,銷情依然厲害!就在去年 3 月,Suzuki 在澳洲發表了具有復古風格的 Jimny Heritage 特別版,已經引發了搶購熱潮。隨...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此前 Fujifilm GF 系列鏡頭最長焦距只去到 250mm(等效約 200mm)。在今次 X Summit 上 Fujifilm 加推 GF 500mm F5.6 R LM OIS WR,讓 GFX 系列中片... (繼續閱讀)
11 小時前
Fujifilm GFX 中片幅系列在今次 X Summit 上亦有新作發佈。GFX100S II 使用全新設計的 1.02 億像素 CMOS II 感光元件及 X-Processor 5 圖像處理器,...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元老級的 XF 18-55mm F2.8-4 R LM OIS 服役 12 年(2012 年推出)之後,如今終於要退場。後繼之作 XF 16-50mm F2.8-4.8 R LM WR 在多項主要規格上都...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Fujifilm 終於將第五代感光元件,4000 萬像素的 X-Trans CMOS 5 HR 使用到中階機種之上,新機就是這部 X-T50。X-T50 是同廠 X-T30 II 的後繼機種,... (繼續閱讀)
13 小時前
四年一度的足球盛事歐洲國家盃 2024 即將於 6 月揭幕。Now TV 為慶祝成為獨家全程直播 51 場賽事的電視台,將會連同 csl. 大派 5 萬張優惠券,希望...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市場盛傳 Panasonic 將會在 5 月 23 日發表 Lumix S9 全片幅無反相機,甚至比使用固定鏡頭的 Fujifilm X100VI 還要細,加上四種機身塗裝,令人覺得... (繼續閱讀)
1 日前
上周末相信令很多渴望見到極光的人畢生難忘,一場地磁大風暴讓很多平時難得見到極光的地區突然出現滿天「紅」彩。在主要社交媒體上,有人誇口稱,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