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編輯 Stephen:「金屬鏡身一流,係操控差少少!」─ Panasonic 30mm f/2.8 Macro 實試

文、攝:Stephen

Panasonic 推出過不少小巧的無反相機,像 GF 系列和 GM 系列更是當中的代表作。不過,機仔細細亦有一大難題,就是配搭鏡頭時非常困難,有時往往會因鏡頭體積大,而令系統出現「頭重尾輕」的問題,使用家失去了拍攝的樂趣,反而浪費了無反相機可以不停互換鏡頭來提升「攝力」的特點。由 Panasonic 早兩年推出新系列 GM1 起,廠方已決定重新製作一批適用於小巧 Lumix 換鏡相機的迷你鏡頭,最新的成員以提供等倍 1X 放大率見稱的 Lumix G Macro 30mm f/2.8 Asph. Mega O.I.S.

平鏡玩金屬 Feel

Panasonic Lumix G Macro 30mm f/2.8 Asph. Mega O.I.S. 的相對焦距為 60mm,屬傳統短焦距的微距鏡頭,由於短焦微距鏡可以設計得較小,加上操作比傳統「百微」靈活,更適合用來拍攝餐前美點或小飾物這類題材。然而,過往 Panasonic 以 Leica 之名亦有推出過 DG Macro Elmarit 45mm f/2.8 Asph. Mega O.I.S.「短鏡」,外觀足以媲美是次介紹的 Panasonic 30mm Macro,可是「奶鏡」太貴,隨時貴過用家手中的 GM 或 GF 相機,反成為攝影初心者或女生的重大障礙。

新鏡 30mm Macro 只有 180g 重,連同 GF7 機身亦不到 500g,系統平衡感與機動性恰到好處。可是,屬入門鏡的 Panasonic 30mm Macro 今次卻用上金屬鏡身設計,作為定位上有點令筆者意外,事關價位更高的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60mm f/2.8 MacroLeica DG 45mm f/2.8 微距鏡亦沒有 Panasonic 30mm Macro 的觸感。

鏡頭用上固定鏡長,內對焦設計,而前組鏡片亦不會在對焦期間前後移動,能改善對焦的反應。

然而,質感一流仍未能改變入門定位的宿命,Panasonic 30mm Macro 跟同廠近年推出的入門鏡頭一樣,未有在鏡身上加入任何實體按鈕,要改變鏡頭的影像穩定方式的話,就得在相機的內置選單內設定。如以進階玩定來說,這種操作模式未夠直接。  

鏡頭由日本製造,而入門鏡的標準來說,「MIJ」真的是買少見少,少數像 Panasonic 的廠商仍會將一定比例的入門鏡頭交由日本本土生產。
Panasonic 30mm Macro 用上金屬鏡筒,對焦環亦較寬闊,觸感頗佳,惟鏡身上不設實體 OIS 開關按鈕,需要在機身內調整。

對焦速度爽快

Panasonic 30mm Macro 用上 9 組 9 片光學結構,內含 1 片非球面鏡片,實拍下影像變形幅度不大,並且需要將光圈收細兩級至 f/5.6 才可以將解像力提升至巔峰,惟此鏡的最佳光圈範圍略窄,在 f/11 光圈起,解像力就呈明顯的下降趨勢。

微距鏡頭的對焦走程較一般鏡頭的長,合焦速度的快慢,對能否捕捉景物精準的一刻起了奠定性的作用。Panasonic 30mm Macro 用上新型的 Stepping Motor 步進式馬達,能以較少的機關和動力就可以驅動內裡的小型對焦鏡組,再配合兼容 240fps 刷新率的對比度式自動對焦系統,此鏡由無限遠移至最近的 10.5cm 最近對焦距離的對焦時間亦只不過是 1 秒左右!

樣本照片(使用 Panasonic Lumix DMC-GF7、Olympus OM-D E-M5 Mark II 直出 JPEG)

ISO 200、f/7.1、1/200s、焦距:30mm
鏡頭改配 Olympus OM-D E-M5 Mark II 輔以影樓燈拍攝,縮小光圈來延長景深後,相片的清晰範圍有所增加,幾近可以涵蓋所有字模,同時亦能看到此鏡在 f/7.1 光圈的成像亦見實淨,打字機上的塵埃纖毫畢現。
ISO 100、f/4.5、1/200s、焦距:30mm
相片以影樓燈於室內拍攝,略收光圈至 f/4.5 後,鏡頭的分辨能力立即提升,鐘面上的金屬刮痕亦毫不含糊的記錄下來。
ISO 400、f/2.8、1/320s、焦距:30mm
背光下的葉子特別通透,葉脈清晰可見。

鏡頭變形測試

焦距:30mm
焦距:30mm

短評:鏡頭的變形幅度接近 0,除了歸功於光學設計外,Micro 4/3 系統的自動數碼修正技術亦是居功厥偉的。

下一頁:解像力測試、暗角測試、色差測試、更多樣本相片及總結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1 小時前
Tamron 在 2022 年尾發表 50-400mm F4.5-6.3 Di III VC VXD,8x 變焦範圍涵蓋標準至超遠攝焦距,在廣角端亦有高達 0.5x 放大率,是一支相當全面的全... (繼續閱讀)
3 小時前
Asus 將於 6 月 3 日公佈新一代手提遊戲機 ROG Ally X,不過剛剛被台灣的購物網 MOMO 將產品資訊及定價曝光,令大家可以率先看看被提早的發佈會。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早前傳聞指 Leica 會在 5 月推出 M11-D,不過最新消息稱 Leica 已經將新機的發表日期延至 6 月。而傳聞網今日流出擬似 M11-D 的規格,由於有關資料... (繼續閱讀)
1 日前
每當提到副廠鏡,用家總會想起原廠的對應產品,想知道「平左幾多?畫質相差幾遠?」Sigma 最新推出的 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很明顯就是對應... (繼續閱讀)
1 日前
有點意想不到這麼快就來香港!說的是全新 smart #3 正式在港上市,而且更是 Brabus 版先行。代理還在大圍圍方商場開設 Pop-up 專店辦發布會和首展。 (繼續閱讀)
1 日前
說到中幅很多朋友都會趨之若鶩,但畢竟價錢也是較高,可能很多朋友都以為自己只有遠觀。店長就是知道有很多一直想升級中幅機的朋友,為大家推出這... (繼續閱讀)
2 日前
S.H.Figuarts 涉獵廣泛,除了動漫作品,仲有電影角色。新作是 C-3PO 及 R2-D2 兩隻星戰孖寶,每隻幾百蚊有找,質素卻媲美 12 吋 Figure... (繼續閱讀)
2 日前
名不見經傳的 Kodak PixPro FZ55,在 4 月份的日本 BCN+R 銷售排行榜竟然問鼎第一位,佔市場份額高達 10%!同廠另外兩款輕便型 DC 包括 PixPro FZ4... (繼續閱讀)
2 日前
外界一直認為電動車的興起會加快燃油車沒落的速度。可是時至今日,我們開始看見情況出現變化,電動車強勁的需求看來只在中國大陸發生,其他國家的發... (繼續閱讀)
2 日前
之前傳聞網一直指 Sony 在這幾個月內推出的是 ZV-E10 II 這部入門級 Vlogger 相機,但後來又指該機會延期至 8 月!不過最新又有其他「消息」,甚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