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遠攝入門 Tamron 70-300mm f/4.5-6.3 Di III RXD For Nikon Z 測試

文、攝:Alex


▲Tamron 70-300mm f/4.5-6.3 Di III RXD(for Nikon Z)

Nikon Z 無反系統面世 4 年多,原廠至今仍未有價錢實惠的 70-300mm 變焦鏡選擇。雖然是「舊鏡新 mount」,但 Tamron 還是搶先 Nikon 推出 70-300mm f/4.5-6.3 Di III RXD(for Nikon Z)(HK$5,680),為希望體驗遠攝的 Nikon Z 無反相機新用家帶來一個更便宜選擇。


▲鏡頭重 580g,長 148mm,拿在手上重心仍然偏向機身,不覺得有墜在前端的情況。


▲鏡身上只有變焦環與對焦環,兩者花紋一樣兼包上軟膠。

撇除高階的遠攝定焦鏡,在 Nikon Z 系列之中,擁有遠攝能力的變焦鏡目前就只有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HK$23,580)。雖然此鏡有很出色的拍攝質素與性能(詳見測試報告),但價錢明顯不在入門用家願意負擔的範圍。更重要的一點點是,此鏡重量達 1,355g﹙不連三腳架環﹚,長時間使用很難用「輕鬆」來形容。相比之下,Tamron 70-300mm f/4.5-6.3 Di III RXD(for Nikon Z)遠攝端雖然縮短至 300mm,然而重量亦得以大減至 580g,小編手持鏡頭與 Nikon Z7 II 邊行邊拍一個下午也不感到手臂疲累。


▲鏡頭在日本設計,利用下方的 USB-C 插頭可以更新鏡頭韌體或自訂多項功能。


▲f/6.3、1/200s、ISO 250、300mm(照片亮度經過輕微調校)
紅嘴藍鵲在樹上找尋果實。看牠咀上果實的細節,例如:皺皺的果皮與裡面的果子,都能反映此鏡的高解像力。

鏡身設計甚簡約
Tamron 70-300mm f/4.5-6.3 Di III RXD 能夠保持輕巧,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非必要功能統統被刪除。例如鏡身上就只設有必備的變焦環與控制環,其餘控制鍵一概欠奉,包括常見的手動/自動對焦切換,也沒有鏡頭鎖定鍵。留意若把控制環設置成調校對焦距離,鏡頭將使用電子方式對焦,且控制環轉得越快,對焦距離的變化幅度亦越大。以均一的速度轉動控制環有助更輕易校正焦點。


▲由 70mm 變焦至 300mm,變焦環需要轉動約 80°,同時鏡筒亦會伸出約 60mm。


▲鏡頭的產地為中國。


▲f/6.3、1/160s、ISO 1,250、300mm
對焦點設在鏡頭中央。落羽松的小葉片線條也算清晰分明,甚至見到中間的葉脈。留意在下邊及右上角的小葉片都有接近中央位置的銳利度,表現優異。

長鏡身容易令畫面微晃
另一方面,此鏡長 148mm,鏡身最闊處直徑為 77mm,雖然輕身,但因重心的關係兼不設腳架環,使用三腳架拍攝,即使已使用 Gitzo GH1382QD 波頭,畫面仍容易有輕微的搖晃情況出現,特別是在 300mm 焦距時,鏡筒會再伸長多 60mm,重心偏移更多,搖晃情況亦更容易出現。值得一提的是,此鏡的圓筒形遮光罩長約 74mm,差不多是鏡身長度的一半,雖然輕但會「食風」,多少也會加劇搖晃的情況。影友宜視乎當時環境而作出取捨,考慮是否可以不使用遮光罩。


▲接環也是以金屬製造。


▲鏡底近接環位置刻有序號。


▲f/6.3、1/200s、ISO 2,500、300mm
老實說,使用 300mm 拍攝野生生態,想主體「塞爆」畫面並不容易。其實多拍一些附近的景物作為伴襯,也是個不錯的構圖方式。


▲f/6.3、1/400s、ISO 400、450mm
刻意轉用 DX(APS-C)模式拍攝較高的紅葉。遠方散景柔和、迷人,邊緣位置的散景會變成檸檬形,整體看也呈現一點旋渦狀,頗有特色。

可享用機身修正功能
Tamron 70-300mm f/4.5-6.3 Di III RXD 採用 10 組 15 片光學設計,當中包括 1 片 LD 低色散鏡片。由於獲得原廠授權,所以這支鏡頭支援機身修正功能,暗角、紫邊與變形問題都可以靠機身修正。至於自動對焦方面,受限於成本上的考慮,鏡頭只用上 RXD 步進馬達。在 70mm 端表現還算理想,但到了 300mm 端,若遇上逆光或需要對焦至幼小或不明顯的主體,例如一支樹枝或大廈玻璃外牆,則有機會出現「拉風箱」情況,對焦速度也可能變得稍慢。


▲接環備有防水膠邊。


▲整個鏡筒均採用防漏密封設計,可防塵防水滴。

AF 速度測試


▲Tamron 70-300mm f/4.5-6.3 Di III RXD 光學結構圖


▲Tamron 70-300mm f/4.5-6.3 Di III RXD MTF 圖

下一頁︰解像力及其他評測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19 分鐘前
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小米 Xiaomi 14 Ultra 與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都是今年最多鏡頭的拍攝旗艦機,今次就用上前後相機的 5 個鏡頭,...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Ricoh GR III 系列一直受到市場歡迎,而 Fujifilm 推出 X100VI 更令這類大片幅便攝相機的銷情水漲船高,令 GR III 系列的產能出現供不應求情況,令...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Camera Grand Prix 大賞每年由日本 Camera Journal Press Club 舉辦,已有多年歷史。獎項由來自多國的專業攝影師和攝影記者,共同選出對上一個財政... (繼續閱讀)
14 小時前
Fujifilm 一向都會將旗下最新的感光元作及處理器,由頂級機種中下放到中階的機種之上。這讓 Fujifilm 相機一向都出現中階至頂級機種都擁有相近規格...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雖然不少朋友都認為 APS-C 規格的相機影像質素上不及全片幅的,但現實是 Fujifilm APS-C 格式的 X 可換鏡相機卻又非常受歡迎,多部特別受歡迎的型... (繼續閱讀)
1 日前
人物 / 拍攝人物最重要的是靈魂深之窗,摒除了衣服顏色擾亂分散,注意力更集中在主角的臉孔,重點自然會落在眼睛上,人類的眼睛會透露出他的感情和... (繼續閱讀)
1 日前
Sigma 在 2013 年曾經推出過 18-35mm F1.8 DC HSM|Art 超大光圈變焦鏡頭,雖然只是對應 APS-C 片幅,但是在當年能夠有這膽量生產這些超然規格鏡頭的... (繼續閱讀)
1 日前
Fujifilm 新一代 kit 鏡 XF 16-50mm F2.8-4.8 R LM WR 面世,立即引起新、舊 kit 鏡差異的討論。舊 kit 鏡 XF 18-55mm F2.8-4 R LM OIS 在 2012 年... (繼續閱讀)
1 日前
Mercedes-Benz 曾經在電動車市場大灑金錢,研發電動車平台,主力的 EQE 和 EQS 車款亦被重視。但可惜,自 Mercedes-Benz 發現電動車銷量不如預期後... (繼續閱讀)
1 日前
FUJIFILM 近日發佈復古外型的新機 X-T50 以及新 Kit 鏡 16-50mm F2.8-4.8 R LM WR,這次我們用 X-T50 配 16-50mm F2.8-4.8 與 X-S20 配 18-55mm F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