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復古相機決戰︰X-Pro 1 vs OM-D E-M5

攝影除了可以是一種創作、紀錄方式,也可看成是一個幫大家放慢腳步細味生活的理由。尤其是大城市生活節奏急促,在空閒時間帶著相機四出拍攝,享受攝影創作的過程也是一種不錯的減壓方式。作為生活的一種調劑品,相機的外形及操作絕對能影響拍攝的心情及氣氛,設計懷舊的相機就較能夠平衡傳統與時尚,令人聯想起菲林攝影年代每次按下快門的執著,以及舊時代的種種美好。今年新鮮出爐的兩部懷舊無反 Fujifilm X-Pro 1 以及 Olympus OM-D E-M5,設計上都令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帶在身上一定不乏收視,至於實際拍攝效果如何,今次終於有機會來一次正面對決。


從正面就可以看到兩者體積上的分別。


兩者都採用 3 吋屏幕,不過 E-M5 用的是一電容型觸控式 OLED 顯示屏,而且可上下調較角度。


在操作方面 X-Pro 1 就較接近傳統相機設計。


E-M5 配的 12-50mm f3.5-6.3 EZ 電動/手動變焦鏡頭,變焦時不會改變長度,但這也是鏡身偏長的原因。


X-Pro 1 採用專用 X Mount 鏡頭,現時有 XF18mm F2 R、XF 35mm F1.4 R 及 XF60mm F2.4 R Macro 三支標榜高質的 Fujinon 定焦鏡,暫時未有變焦鏡。


E-M5 設計源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 OM 系列單反,跟 OM-2 放在一起就可看到設計上的類同,不過 E-M5 採用鎂合金機身,沒有舊機的沉重感覺。

Fujifilm X-Pro1 詳細規格︰http://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1670
Olympus OM-D E-M5 詳細規格︰http://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1696

實拍測試 1

Fujifilm X-Pro1︰XF18mm F2 R 鏡頭、f/4、光圈先決、1/120s、ISO 400、AWB
Olympus OM-D E-M5︰12-50mm f3.5-6.3 EZ 鏡頭、光圈先決、f/4、1/160s、ISO 400、AWB


Fujifilm X-Pro1 [ori]


Olympus OM-D E-M5 [ori]

Fujifilm X-Pro1 Olympus OM-D E-M5


實拍測試 2

Fujifilm X-Pro1︰XF60mm F2.4 R Macro 鏡頭、光圈先決、f/6.4、1/120s、ISO 400、Manual WB
Olympus OM-D E-M5︰12-50mm f3.5-6.3 EZ 鏡頭、光圈先決、f/6、1/320s、ISO 400、Manual WB


Fujifilm X-Pro1 [ori]


Olympus OM-D E-M5 [ori]

Fujifilm X-Pro1 Olympus OM-D E-M5


實拍測試 3

Fujifilm X-Pro1︰XF18mm F2 R 鏡頭、光圈先決、f/8、1.7s、ISO 400、AWB
Olympus OM-D E-M5︰12-50mm f3.5-6.3 EZ 鏡頭、光圈先決、f/8、1s、ISO 400、AWB


Fujifilm X-Pro1 [ori]


Olympus OM-D E-M5 [ori]

Fujifilm X-Pro1 Olympus OM-D E-M5


解像度測試

Fujifilm X-Pro1︰XF 35mm F1.4 R 鏡頭、光圈先決、f/8、1/3s、ISO 200、Manual WB
Olympus OM-D E-M5︰12-50mm f3.5-6.3 EZ 鏡頭、光圈先決、f/8、1/8s、ISO 200、Manual WB


Fujifilm X-Pro1 [ori]


Olympus OM-D E-M5 [ori]

Fujifilm X-Pro1 Olympus OM-D E-M5


ISO 感光度測試

測試條件:使用相機預設 NR (JPEG)


拍攝環境

Fujifilm X-Pro1 Olympus OM-D E-M5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ISO 25600


總結

Fujifilm X-Pro1 及 Olympus OM-D E-M5 雖然都以懷舊復古賣相示人,而像素亦都相若,不過在片幅、操控等方面兩者都有相當不同的取向。以片幅來計,採用 APS-C 較大片幅 X-Trans CMOS 的 X-Pro 1 就已經有先天優勢,在散景、雜訊控制、光位層次都有較佳表現,而且採用特別的 Color Filter,質素號稱直迫 Full Frame。而且 X Mount 現時只有定焦鏡,相片有較佳細節亦都是意料中事,加上有 EBC 塗層,在測試中有較佳的抗眩光能力。不過作為 M4/3 陣營旗艦的 OM-D E-M5 亦都追得相當之近,以 12-50mm f3.5-6.3 EZ Kit 鏡測試,畫面中央的解像力跟 X-Pro 1 不遑多讓,自動白平衡表現亦都較為可靠。鮮紅色的主體是不少數碼相機的死穴,但 E-M5 也處理得不錯,畫面中的紅色花瓣就能呈現出較多的細節。而且相機本身已經對相片作出一定的優化,拍出來的相片色彩較為鮮艷、銳利感充足,基本上不用太多後期處理,直接用 JPEG 儲存也可以了。

至於機身操作方面,X-Pro 1 就較為貫徹復古的方向,快門掣可以插上傳統的機械快門線,鏡頭設有手動光圈環,機身設有同步線接孔,快門速度可在機頂轉盤操作,當光圈、快門一起調較至 A 位置時便即是使用 Program Mode 了。鏡頭光圈環本是舊式鏡頭的設計,Nikon 早期的 F Mount AF 鏡頭也是這樣調較光圈的,但已逐漸被沒有光圈環的 G 鏡頭取代。估不到現在的潮流會反其道而行,真是世界變了﹗說回正題,E-M5 雖然是傳統相機的模樣,不過本質上卻是一部先進的現代化無反相機,機背的 3 吋顯示屏可上、下調較,鎂合金機身有防塵防水滴功能,而且更有齊各種 Art Filter 效果,可說是各有特色。兩部機的尺寸都不算十分小巧,不過機底的三腳架插孔位置卻竟然不是位於鏡頭中軸,以腳架拍攝 Panorama 全景相片時會出現少許偏差。這雖然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缺點,不過連小巧至 NEX-5N 般的無反都做到了,這兩部體積更大、號稱更專業的無反相機卻做不到,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以初學者、入門級用家來說,設有 5 軸防震的 E-M5 會較為容易使用。X-Pro 1 片幅大,定焦鏡頭的光圈也較大,景深已經較淺,偏偏機身及鏡頭不設防震功能,拍攝時就要更留意快門速度,又或者要多加利用腳架穩定機身。在對焦方面,採用了 FAST 對焦系統 的 E-M5 也較為爽快及寧靜,而且準確度也較現時的 PEN 系列高,已很少出現對錯焦的情況。但如果有一定的攝影經驗,又不介意付多一點錢,X-Pro 1 可能會為大家帶來更多攝影樂趣以及較佳的畫質。

最新消息
16 小時前
每當提到副廠鏡,用家總會想起原廠的對應產品,想知道「平左幾多?畫質相差幾遠?」Sigma 最新推出的 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很明顯就是對應...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有點意想不到這麼快就來香港!說的是全新 smart #3 正式在港上市,而且更是 Brabus 版先行。代理還在大圍圍方商場開設 Pop-up 專店辦發布會和首展。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說到中幅很多朋友都會趨之若鶩,但畢竟價錢也是較高,可能很多朋友都以為自己只有遠觀。店長就是知道有很多一直想升級中幅機的朋友,為大家推出這... (繼續閱讀)
1 日前
S.H.Figuarts 涉獵廣泛,除了動漫作品,仲有電影角色。新作是 C-3PO 及 R2-D2 兩隻星戰孖寶,每隻幾百蚊有找,質素卻媲美 12 吋 Figure... (繼續閱讀)
1 日前
名不見經傳的 Kodak PixPro FZ55,在 4 月份的日本 BCN+R 銷售排行榜竟然問鼎第一位,佔市場份額高達 10%!同廠另外兩款輕便型 DC 包括 PixPro FZ4... (繼續閱讀)
1 日前
外界一直認為電動車的興起會加快燃油車沒落的速度。可是時至今日,我們開始看見情況出現變化,電動車強勁的需求看來只在中國大陸發生,其他國家的發... (繼續閱讀)
1 日前
之前傳聞網一直指 Sony 在這幾個月內推出的是 ZV-E10 II 這部入門級 Vlogger 相機,但後來又指該機會延期至 8 月!不過最新又有其他「消息」,甚至... (繼續閱讀)
2 日前
一張便利店與富士山的合照究竟有多大的魅力,令人覺得無論如何都要拍一張才算曾到此一遊?近期爆紅的河口湖站便利店在上周二(21 日)已豎起黑幕,... (繼續閱讀)
2 日前
Sony 於去年推出兩部 PS5 新版本,市場普遍都稱它們為 Slim 版本。近日 PS5 Slim 光碟版及 PS5 Slim 數位版都作減價,就連平時較少減價的 DualSense... (繼續閱讀)
2 日前
自從 Sony Xperia 1 VI 公佈及推出後,香港用家對於現時只在台灣及日本可供購買的紅色版本,都只能望門興嘆。不過大家想買的 Xperia 1 VI 的紅色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