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萬元以下起風雲;Konica Minolta DYNAX 5D 詳細測試報告

萬元以下起風雲
Konica Minolta DYNAX 5D

如果大家有留意今年數碼相機的發展趨勢,不難發現防手震功能愈來愈流行,除了 D-SLR、Prosumer 級相機,連入門超輕巧式 DC 亦配備防震(有硬件式也有軟件式)。識揀防震功能的除了是一眾攝影愛好者,連不懂攝影的叔叔嬸嬸、小弟弟小妹妹都講防震,可見這個功能不知從何時開始已經變得深入民心。以 CCD 防震技術拿得 04-05 年度 EISA 獎項的 Konica Minolta,於今個暑假推出萬元以下防震 D-SLR DYNAX 5D 可謂「食正條水」。

防震三用

大家只要對攝影有初步的認識,都會知道如果我們要手持拍攝而又獲得清晰的影像,快門速度至少要相當於等效焦距的倒數,不然照片就會因為手震而變得模糊。例如當等效焦距為 200 mm 的時候,快門速度起碼要有 1/200 秒或者更快才可以手持拍攝。如果無法達到快門要求時,我們可以使用三腳架或者提高相機的感光度以解決問題。前者可以在快門慢至數十秒的情況下仍拍出清晰的照片,不過用起上來就相對麻煩;後者使用方便,不過又會提高照片雜訊。

直到上個世紀末,有廠商開始在鏡頭上設置光學防手震系統,以鏡片的反方向運動抵消手震的影響,從而增加手持拍攝的穩定性。到了 2003 年,Minolta(現時的 Konica Minolta)成功開發了一種利用 CCD 移位(CCD Shifting)的防震技術 Anti-Shake,並首次採用於 Prosumer DC DiMAGE A1 之上,即時引起了業界極大迴響。市場對裝置了 Anti-Shake 的 A1 反應相當熱烈,因此 Konica Minolta 決定再下一城,推出第一部設有 Anti-Shake 的 D-SLR DYNAX 7D,將 Anti-Shake 的優點發揮至極限,用家不需花費額外金錢購買防手震鏡頭,使用所有鏡頭都可以獲得防震效果。DYNAX 5D 的推出,正式將 Anti-Shake 帶到萬元以下的 D-SLR,入門 D-SLR 用家都可以享受到防手震的好處。開啟 Anti-Shake 功能之後,大家可以使用比安全快門慢 3 級(8 倍)的快門速度,仍然可以放心手持拍攝。例如使用 200 mm 鏡頭時,等效焦距相當於 300 mm,安全快門即是 1/300 秒,使用 Anti-Shake 後則可以容許大家使用低至 1/40 秒仍可手持拍攝出清晰的相片。

在三種情況下,大家特別需要用到 Anti-Shake 防震功能以解決手震問題。首先是使用長焦距鏡頭時,影像的抖動也就特別明顯,安全快門的速度也就較高。其次是在黃昏、室內等弱光環境下拍攝,快門的速度因光線不足而變慢,手震的影響也就較高。另外是微距拍攝,主體在鏡頭下高倍放大時,連相機的震動也都同時放大了。使用 Anti-Shake 防手震功能,大家在這幾種情況下就可以較放心手持拍攝。不過如果快門速度實在太慢(例如拍攝夜景),超過 Anti-Shake 的補償範圍的話,大家還是使用三腳架好一點。使用 DYNAX 5D,只要簡單地將機背的 Anti-Shake 掣調較至 On 位置便可使用,在觀景器的右下方大家還可以看到一個類似手機訊號強度的防手震顯示尺,大家可以知道防震系統的介入情況。


防手震的開關掣設於機背。

使用 CCD 移位技術的 Anti-Shake 防手震系統。

開啟 Anti-Shake 後,在 105 mm 等效焦距時,亦可以使用慢至 1/15 秒快門手持拍攝。

關閉 Anti-Shake 後,手震的影響便原形畢露。

輕量化機身

購買這些萬元以下 D-SLR 的用家,有的是用來玩攝影創作,但也有不少是用來拍攝普通生活相片的(也有混合兩種用途的用家),單純地將一部 D-SLR 當作一台高級傻瓜機使用。因此,這類 D-SLR 要照顧的層面比半專業級 D-SLR 更廣,既要有一定的拍攝功能及操控,又要夠大芒夠易用,最緊要不能太重太大部,面面俱圓是必要的。

如果說 DYNAX 7D 的機身是一台坦克車,那麼 DYNAX 5D 就是一台較輕較靈活的悍馬軍用吉普車。DYNAX 5D 機身跟大多數入門 D-SLR 一樣以較輕的塑料製造,尺寸是 130.5 x 92.5 x 66.5 mm,體積比 D50 小一點但又大於 EOS 350D,但重量就有 590 g,比 D50 及 EOS 350D 都要重,可能是機身內置 AS 防手震系統之固。跟 DYNAX 7D 相比,DYNAX 5D 的機身有不少按鈕是簡化了,最明顯是沒有了獨立的曝光補償轉盤及測光選擇掣,同時機身的功能轉盤亦只有快門釋方掣前的一個,機背就不設轉盤,只有一個十字方向掣,可以用來指定對焦點、觀看照片及選擇選單。不過機身的不少主要特點還是有保留下來,例如景深預觀掣、白平衡設定掣、AS 開關掣、2.5" 大型 LCD 等等。機背的大型 LCD 除了用來重看照片外還兼顧了顯示機身資料的用途,平時大家可以透過這裡看到相機光圈、快門、ISO、對焦點、白平衡、曝光補償、電量、餘下拍攝數量等等資料,超大的字體令人覺得十分清晰醒目,而且資料的顯示方向會隨著機身的擺放方向自動調整,設計相當體貼。雖然 DYNAX 5D 平面方角的外觀看起來不太突出,不過其尺寸及操控卻令人感到滿意。

如果大家要拍攝動態甚至運動照片,大家可以利用 DYNAX 5D 提供的連續對焦及 9 點自動對焦功能將主體鎖定,加上使用連續對焦時的預測對焦功能,對於拍攝高速移動中的主體有很大的幫助。雖然 DYNAX 5D 的開機速度算不上快,同時也跟所有入門 D-SLR 一樣有相當明顯的快門時滯,不過一旦以對焦點鎖住了主體,再配合每秒 3 格的連環快拍速度,稍加適應後大家一定可以拍攝到出色的動態照片。


雖然是簡化了,不過 DYNAX 5D 仍然提供不少機身按鈕。

DYNAX 5D 設有專用白平衡轉盤。

機身設有景深預觀掣。

DYNAX 5D 提供 9 點自動對焦點,當中四個剛好位於經常使用之黃金分割構圖位置。

半專業級性能

雖然 DYNAX 5D 的定位是入門 D-SLR,不過撇除 CCD、機身設計及用料,在性能上 DYNAX 5D 跟一台半專業級的相機無異。除了可以設定反差、飽和度及銳利程度等參數,DYNAX 5D 還提供了不少可以調較的細節,例如閃光燈模式、對焦優先或快門優先拍攝、曝光補償可以同時設定現場光及閃光燈輸出、白平衡包圍、白平衡微調、RAW+JPEG 儲存等等。如果大家使用超慢快門拍攝風景照片,使用 2 秒自拍模式便可以自動啟動反光鏡預升功能,避免曝光時反光鏡的抖動引致照片模糊。測光方面,使用 DYNAX 5D 的 14 區蜂巢式測光,即使遇上反差頗大或者背光的情況,大都能夠獲得滿意的照片。如果想自主一點的話,DYNAX 亦提供中央偏重測光及重點測光模式,加上檢時照片時的曝光分佈圖及高光、低光位警示功能,較為資深的用家可以很準確的掌握相片的曝光情況。


DYNAX 5D 使用 CompactFlash Type I/II 記憶卡儲存照片。

可以同時儲存 RAW+JPEG 格式相片。

較為特別的是,DYNAX 5D 的 ISO 感光度選單內還提供 ISO 200 High-key 及 ISO 80 Low-key 區域匹配模式,KM 稱這些模式可以自動補償消失了的高光或陰影等細節。對於入門用家來說,這是頗為體貼的設計,只要大家拍攝時了解自己需要保留照片的高光位抑或是陰影部分,再設定相應的區域匹配模式便可以確保這些細節不會因曝光過度或者曝光不足而消失。不過據我們測試 DYNAX 5D 後估計,採用這兩種區域匹配模式其實等於將曝光補償設定為曝光不足或者曝光過度,使用 High-key 模式會使照片偏向曝光不足,從而保留高光位的細節,但陰影位置的層次會有較多的損失。相反,使用 Low-key 模式會使照片偏向曝光不足,陰影細節便能夠更加顯現,但是高光位會損失一定的層次。基本上經驗較為豐富的攝影師都懂得使用這些技巧,DYNAX 5D 只是將這種專業技巧以「自動」化的形式給初學者使用,情況類似一種場景模式。


機背 LCD 可顯示大量拍攝資訊。

曝光補償可以設定為同時控制閃光燈強度。

DYNAX 5D 提供多種閃光燈模式,同時更支援 ADI 距進編碼閃燈輸出控制。

支援直接輸入色溫值。

更多配件選擇

Konica Minolta 明白到,要大力發展 APS-C CCD 尺寸的入門 D-SLR,沒有適合的數碼專用廣角鏡配合是不成的。因此,在發表 DYNAX 5D 的同時,KM 亦同時發表了三支全新的 D-SLR 專用 DT 鏡頭,分別是 AF DT 11-18 mm F4.5-5.6 (D)、AF DT 18-200 mm F3.5-F6.3 (D) 及 AF DT 18-70 mm F3.5-F5.6 (D)。其中 AF DT 18-70 mm F3.5-F5.6 (D) 便即是隨 DYNAX 5D 附送的套裝鏡頭,等效焦距為 27-105 mm,雖然沒有內對焦設計,不過隨鏡已經附有遮光罩,加上焦距覆蓋夠廣,而銳利程度亦令人滿意,整體來說是一支相當稱職的 Kit 鏡。至於 AF DT 11-18 mm F4.5-5.6 (D) 是令人相當之期待的超廣角變焦鏡頭,等效焦距為 16.5-27 mm,可輕易拍攝出壯觀而具有透視感的照片。AF DT 18-200 mm F3.5-F6.3 (D) 更是第一支同類焦距的原廠鏡頭,等效焦距為 27-300 mm,不用換鏡便可拍攝廣角及超遠攝照片。可惜在測試 DYNAX 5D 時 AF DT 11-18 mm F4.5-5.6 (D) 及AF DT 18-200 mm F3.5-F6.3 (D) 尚未能提供測試樣本,不然大家可以更了解 DYNAX 5D 的拍攝威力。至於 DYNAX 5D 未能夠像 DYNAX 7D 般支援垂直電池手柄,亦是令大家感到少少美中不足的地方。


AF DT 18-70 mm F3.5-F5.6 (D) 是隨機的套裝鏡頭,附送遮光罩。

套裝鏡頭採用 55mm 濾鏡。

AF DT 11-18 mm F4.5-5.6 (D)

AF DT 18-200 mm F3.5-F6.3 (D)

ISO 感光度測試

ISO 100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測試白平衡(戶外晴天)

自動
預設
手動
GretagMabeth 測試圖 RGB 原色

解像度測試

有讚︰

  • Anti-Shake 防手震功能內置於機身之內,不受鏡頭限制
  • 相片層次豐富、色彩鮮明、反差充足
  • 2.5" LCD 易於觀看
  • 機身尺寸比 DYNAX 7D 更為容易令人接受
  • 9 點自動對焦跟 DYNAX 7D 一樣專業
  • 選單設定非常充足
  • 機身有景深預觀掣
  • 可透過白平衡微調及白平衡包圍對相片作專業的色調控制
  • 連拍速度達 3 fps
  • 閃燈輸出平均自然

有彈︰

  • 機身線條設計保守
  • 反光鏡回彈較為嘈吵
  • 快門時滯頗長
  • LCD 只有 115,000 像素
  • 不支援垂直手柄

總結

以往腳架對於高水準或者專業照片拍攝來說是相當重要,有一定攝影年資的影友一定都深深體會到攜帶沉甸甸的三腳架的滋味。無可否認,對於長時間曝光來說,三腳架的位置是不可以取代的。不過假如我們只不過希望在日間使用長焦距鏡頭或者拍攝微距照片,使用防震系統肯定比三腳架方便得多。DYNAX 5D 將 Anti-Shake 系統帶到萬元以下 D-SLR 是不少人期待已久的事,而且除了 Anti-Shake 之外,DYNAX 5D 的功能及操控亦都沒有教人失望,是一部相當全面的入門 D-SLR。今年加上有新 DT 鏡頭的支援,除了令一班 DiMAGE 用家及 Minolta 傳統 SLR 用家按捺不住馬上出機之外,同時亦吸納了一群第一次使用 Konica Minolta 系統的用家。Konica Minolta 於 Anti-Shake 系統的投資開發,可以肯定在 DYNAX 5D 上得到不錯的回報。

Konica Minolta DYNAX 5D 規格

  • 推出日期: 約 2005 年 8 月
  • 感光元件像素: 631 萬像素
  • 有效像素: 610 萬像素
  • 感光元件大小: 23.5 x 15.7 mm
  • 感光元件種類: CCD
  • 最大解像度: 3008 x 2000
  • 自動對焦情況:
    • TTL 9 點自動對焦,中央點為交叉感應型
    • 9 點寬區自動對焦
    • 動態預測式自動對焦
    • 單次自動對焦
    • 連續對焦
  • 測光模式:?
    • 14 區蜂巢式測光
    • 重心偏重平均測光
    • 重點測光
  • 曝光模式:
    • 支援光圈先決
    • 支援快門先決
    • 支援手動曝光
  • 快門速度: 1/4000 至 30 秒,支援 B 快門
  • ISO 感光值: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自動
  • LCD 熒光幕: 2.5 吋 TFT LCD 熒光幕 (115,000 像素)
  • 儲存媒體:
    • Compact Flash Type I 及 Type II
    • Microdrive
  • 電池種類:NP-400 鋰離子充電池 (7.4V, 1500mAh)
  • 機身重量:590 克
  • 體積:130.5 x 92.5 x 66.5 mm
 
DCfever 相薄

我們一共收錄了 12 張 Konica Minolta DYNAX 5D 的測試樣本照片,請按此觀看

DCFever.com 指定測試記憶卡

最新消息
5 小時前
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小米 Xiaomi 14 Ultra 與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都是今年最多鏡頭的拍攝旗艦機,今次就用上前後相機的 5 個鏡頭,...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Ricoh GR III 系列一直受到市場歡迎,而 Fujifilm 推出 X100VI 更令這類大片幅便攝相機的銷情水漲船高,令 GR III 系列的產能出現供不應求情況,令... (繼續閱讀)
15 小時前
Camera Grand Prix 大賞每年由日本 Camera Journal Press Club 舉辦,已有多年歷史。獎項由來自多國的專業攝影師和攝影記者,共同選出對上一個財政...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Fujifilm 一向都會將旗下最新的感光元作及處理器,由頂級機種中下放到中階的機種之上。這讓 Fujifilm 相機一向都出現中階至頂級機種都擁有相近規格... (繼續閱讀)
1 日前
雖然不少朋友都認為 APS-C 規格的相機影像質素上不及全片幅的,但現實是 Fujifilm APS-C 格式的 X 可換鏡相機卻又非常受歡迎,多部特別受歡迎的型... (繼續閱讀)
1 日前
人物 / 拍攝人物最重要的是靈魂深之窗,摒除了衣服顏色擾亂分散,注意力更集中在主角的臉孔,重點自然會落在眼睛上,人類的眼睛會透露出他的感情和... (繼續閱讀)
1 日前
Sigma 在 2013 年曾經推出過 18-35mm F1.8 DC HSM|Art 超大光圈變焦鏡頭,雖然只是對應 APS-C 片幅,但是在當年能夠有這膽量生產這些超然規格鏡頭的... (繼續閱讀)
1 日前
Fujifilm 新一代 kit 鏡 XF 16-50mm F2.8-4.8 R LM WR 面世,立即引起新、舊 kit 鏡差異的討論。舊 kit 鏡 XF 18-55mm F2.8-4 R LM OIS 在 2012 年... (繼續閱讀)
1 日前
Mercedes-Benz 曾經在電動車市場大灑金錢,研發電動車平台,主力的 EQE 和 EQS 車款亦被重視。但可惜,自 Mercedes-Benz 發現電動車銷量不如預期後... (繼續閱讀)
2 日前
FUJIFILM 近日發佈復古外型的新機 X-T50 以及新 Kit 鏡 16-50mm F2.8-4.8 R LM WR,這次我們用 X-T50 配 16-50mm F2.8-4.8 與 X-S20 配 18-55mm F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