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屏山 ─ 元朗屏山文物徑快閃拍攝記

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的日子。這天,日短夜長到了極限,過了冬至,白晝的時間又逐漸長起來,直到半年後的夏至。如是者周而復始,歲月在這不斷的循環中悄然流逝,歷史,也就一去不返。

天生是個讀不懂歷史的人,一本中國歷史看上十多遍,累積起來的記憶,仍只是串連不起半個故事的片言隻語。甚麼武王伐紂、黨錮之禍、安史之亂、玄武門之變,我都知道,只是搞不清當中的朝代、地點、人物。然而不知何故,如此的歷史文盲,卻喜歡看歷史古蹟,也許是因為腦海中的空無一物吧!對歷史的無知令小弟仿如一張白紙,古蹟於我而言,無分前文後理,與風景相差無幾,只需用眼看,用心感受。欣賞的,是那穿插於古殘老舊之間的光影與氛圍;喜歡的,是無視典故的歷史想像。不久前的冬至,藉着到屯門過節途經天水圍之便,到屏山文物徑快閃走了一轉。

dcf-travel-img-34168
▲ 聚星樓

元朗屏山是香港境內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早於十二世紀 ,新界五大族之一的鄧氏,其中一個分支已定居於此。而成立於1993年12月的屏山文物徑,則是香港首條的文物徑,長約一公里半,沿途連接多座典型的中式古建築,傳統獨特兼備,包括聚星樓、鄧氏宗祠、愈喬二公祠、上璋圍、述卿書室、覲廷書室、清暑軒、洪聖宮、楊侯古廟等等。

dcf-travel-img-34169
▲ 上璋圍

記不起是哪年首次到訪屏山,當時應該文物徑還未啟用。只記得當日驅車到了屏廈路,把車泊在路旁翻看地圖之際,一朵又大又重的木棉花掉在車頂上,嘭的一聲好不嚇人,那肯定是暮春時節了。 之後的數次到訪,都在冬天。大概是寒冬的蕭瑟使然,總覺得冬天看古蹟,別有一番風味。

dcf-travel-img-34170
▲ 楊侯古廟

這次冬至到訪,遊人更是稀少,即使當日天色明朗,古牆老瓦之間,依然滲透着教人唏嘘的蒼涼。這感覺,身處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之中尤其明顯。偌大的廳堂,空無一物,令人感悟到歲月不留痕是個騙人的謊話,── 當時間湮沒一切,剩餘的空空洞洞,正是歲月遺留下來最深刻的痕跡。

dcf-travel-img-34171
▲ 鄧氏宗祠

dcf-travel-img-34172
▲ 愈喬二公祠

在鄧氏宗祠,除了一把殘舊的牛角電風扇,庭院之中基本上沒有任何傢具,導賞文字都是沿牆壁放置展示,後進祖龕的左右兩旁,分別掛着「孝」「弟」兩個大字,前廳高牆之上,有的是「詩禮傳家」。類似地,愈喬二公祠的大門外,「達期兼善,德修於身」,大廰牆壁之上,展示着一幅精美賀帳的複製品。就是這些見證着歷史的文物,默默地守護着這兩所經歷了大半個千禧的古蹟 ……。歷史的無知並不妨礙攝影的直覺,手中相機的快門聲,彷彿是文化的共鳴。

dcf-travel-img-34173
▲ 鄧氏宗祠後進

dcf-travel-img-34174
▲ 愈喬二公祠大門

隨着一下接一下的快門聲劃過寧靜的廳堂,冬至午後的斜陽,漸漸從地板移到牆壁,寂寂地,由明亮變作橘黃,再由橘黃變為暗紅,然後消失於屋樑之間。

dcf-travel-img-34175
▲ 愈喬二公祠後進

dcf-travel-img-34176
▲ 鄧氏宗祠大廳

宗祠外面,太陽快要落到遠山的背後,古蹟管理員早已下班離去。晚霞的餘輝,雖然照亮不了室內的雕樑畫棟,卻依稀勾勒出這古老建築的恢宏與輝煌,訴說着這庭院的上空,曾經有過七百多個的冬至,如雲朵般飄過。

dcf-travel-img-34177

 


相關文章 -
歷史古蹟專題拍攝
鄰家古蹟拍攝心態

 

攝光寫影 -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騙子是怎樣煉成的?城門谷初荷 攝光寫影 .4 日前 唔使問阿貴,肯定又係因為地球暖化。 每年五月,荷花攝影愛好者整裝待發。然而今年,時屆五月下旬,綜合探子回報,城中大小荷塘仍只是小花三兩,未成氣候。屈指一算,半信半疑,時候應該差不多了吧?於是翻查以往... (繼續閱讀)
Suno, 合作愉快!(有片,有 AI) 攝光寫影 .5 月 13 日 一向都有興趣將多幅硬照組合剪輯成為影片,並且加上合適的配樂。然而這看似不大複雜的事情,卻有幾個實在的難題。 首先是版權問題。大部份現成的歌曲音樂,都有版權保護,不可胡作非為。其次是歌詞內容大都不能與... (繼續閱讀)
文化現像隨筆 攝光寫影 相對專業的人像拍攝,業餘興趣性質的,很多方面都是求求其其,得過且過,草根階級尤其如是。採用甚麼服裝、道具、化妝,主要看「貨倉庫存」而定。就以這次屏山文物徑拍攝為例,原本打算拍旗袍,然而庫存就只有旗袍...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繁花似咁 攝光寫影 去年底國內上映的電視劇《繁花》爆紅,紅的程度,以發紫形容還不足夠。因為那不只是紅,而是在相當程度紅出個文化現象。文學、歷史、政治、文化、流行音樂,一時間,網上媒體繁花競放,嘩啦啦的甚麼都被拉落水,沾...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春城飛花到人間 攝光寫影 「曾經滄海難為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九唔搭八的兩句,其實都與賞花相關,也能與今次小弟到南昌公園拍攝黃花風鈴扯上關係。 曾幾何時,南昌公園的黃花風鈴仿佛獨市生意,短短一段黃花隧道,導致萬人空... (繼續閱讀)
不拘一格攝櫻材 攝光寫影 今年春節姍姍來遲,急景殘年與梅花山櫻的花期重疊,加上過年前的一陣忙碌,便錯過了拍攝的機會。真的是那麼忙嗎?撫心自問,更大的原因還是懶。 去年年初,側聞有關當局計劃在城門河邊栽種更多的觀賞花卉。果不...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當心中的一切隨光 攝光寫影 著名的地標不易拍。困難之處,在於同樣的地點,如何才能拍得與眾不同?因此,拍攝一些具知名度的地點之前,小弟通常都會稍稍思考一下可以如何演繹。這次到粉嶺皇后山印度廟拍攝也不例外,大概思考了半分鐘。 曾...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自動,or not 自動 攝光寫影 攝影班中,經常有人提出類似以下的問題:幾時用自動曝光?幾時用手動?而我回答的 model answer 會是:可以手動就手動,唔可以手動就自動。似乎講咗等於冇講,卻是非常正確兼且好用的指引。 其實以上的答案,還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