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加入反芒更「貼地」:Sony RX0 II 搶先試

文、攝、片:Stephen
協力:Sa

年多前,Sony 曾經以內置 1" Exmor RS CMOS 感光元件的 Cyber-shot DSC-RX0 針對專業攝錄市場。不過,由於定位較為小眾,即使 RX0 當年機仔細細兼百般武藝,在市場上並沒有帶來很大的迴響,相信亦沒有多少人會盡用它的 15 部同時拍攝的方案。今日,Sony 點子一轉,在 RX0 的基礎上加入向上 180 度反芒設計,簇新 RX0 II 一個不經意的小改動,一下子將產品受眾由最頂層的專業類,變成垂直向下擴展至一般大眾市場。究竟 RX0 II 今次玩 Vlog、玩自拍的新 Package 能否真的衝擊 GoPro?

全面「接地」,走入群眾
老實說,是次 RX0 II 在核心影像規格幾乎與 RX0 沒有很大的變化,與過往 Sony 推出後繼機會引入大量黑科技的做法明顯不同,有點背棄了以往的「傳統」。若「賽後檢討」年多前的 RX0,此機最大問題並非出自硬件規格,而是當初的目標受眾定得太專業所致,即使後來一眾媒體以 GoPro 作「比較」,亦因為 RX0 的感覺有點離地而未能使產品深入群眾。RX0 II 用上一枚 1"、2,100 萬像素層疊式 Exmor RS CMOS 感光元件,實際可用像素為 1,530 萬像,至於鏡頭仍為一支相對焦距為 24mm f/4 規格的 Zeiss Tessar T* 廣角定焦鏡,核心部分幾乎沒有改動,究竟今次 RX0 又如何「接地」,走向一眾年青人及愈來愈多的 Vlogger 和 YouTuber 呢?

▲可反芒自拍的工具的確很多,不過要在機能和機動性作取捨,小巧的 RX0 II 亦可吸引到 Vlogger 的注意。

一個自拍反芒改變命運
RX0 II 最明顯的改動是引入一個翻揭式顯示屏,其調整角度與 RX100 VI 的一樣,同為向上 180 度和向下 90 度,不單方便在刁鑽角度取景,喜歡自拍的,或是 YouTuber 的,更可以利用其 1.5" 屏幕實時檢視畫面,較 GoPro 的固定式屏幕更勝一籌。而且 RX0 II 內置 1" 感光元件,論畫面質素確實是贏成條街的。當然,GoPro 接近魚眼的超廣角鏡頭確實是 RX0 系列未能比擬,如果閣下強調拍攝「大景」、「人景合一」的,GoPro 會是不錯的選擇;反之如果著重畫面質素或自拍時的玩味,簇擁的 Sony RX0 II 會是更理想之選。另一方面,一般人自拍或拍 Vlog 時,最常是利用手臂手持相機將鏡頭對著自己拍攝,然而上代 RX0 鏡頭之最近對焦距離為 0.5 米,除非閣下使用延伸式自拍棍,不然在常用的自拍距離下是不能夠令人臉合焦的;而在新一代 RX0 II 改進的地方就是將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縮短至 0.2 米,這樣更加符合手臂延伸時的長度,令手持 RX0 II 自拍能夠成功對焦。

▲RX0 II 雖然被「加厚」了,但從正面看的話,依然與上代一樣十分的骰,只有掌心般的尺寸。
▲設有向上翻揭式屏幕,解決自拍時的取景問題。
▲RX0 II 的防水設計,配合可水平取景的顯示屏,令用家在淺水地方拍攝更方便。
▲對比左方的 RX100 VI,可以看到 RX0 II 顯示屏的靈活性與最新的 RX100 系列相機沒有兩樣。
▲電池倉蓋設有防滲漏膠邊,可以抵禦最高 10 米深的水壓。

強悍依舊
上代 RX0 另一個亮點是其 10 米防水、2 米防撞,以及 200kgf 抗壓能力,幾近可以媲美像 GoPro 的傳統 Action Cam,不過改用翻揭式顯示屏,最令人關心的,當然是 RX0 II 的強悍外觀有沒有被大打折扣。據小編向 Sony 的開發人員討教,RX0 II 的防禦能力與 RX0 的一樣(按:防撞能力當然是指顯示屏沒有被拉出的情況下),故在 RX0 II 如此迷你的 Form Factor 下,是第一部內建自拍反芒的三/四防相機(按:若以一般主流三四防相機來說,擁有自拍反芒設計的就有近年推出的 Olympus Tough TG-850 / TG-860 / TG-870)。

「裸潛」10 米,上代深潛殼未能兼容
RX0 II 的長度和闊度與上代一樣同為 59mm x 40.5mm,而因應新設的翻揭式屏幕,機身厚度由 RX0 的 29.8mm 增加至 35mm,重量亦由 110g 增至 132g(連電池及記憶卡)。不過,加厚的機身就變相令 RX0 II 未能沿用 RX0 的 MPK-HSR1 潛水殼(定價:US$900;折合約 HK$7,020,可抵禦 100 米深的水壓),而小編向 Sony 開發人員查詢亦得悉 Sony 無意為 RX0 II 開發新的潛水殼,故此若嫌 RX0 II 的 10 米「裸潛」不夠用,就可能要向上一代的 RX0 和原廠的深潛殼著手。

▲RX0 II 可以接上需另購的 VCT-SGR1 拍攝手柄,平常用來拍片、拍 Vlog 都十分好用。
▲VCT-SGR1 拍攝手柄可以透過機側的 Micro USB 接頭取電。
▲設有收音咪插孔,就連最多人選用的 RX100 系列亦未有如此的配置。
▲RX0 II 提供兩個銷售套裝,一個為淨機身;而另一個套裝則連同 VCT-SGR1 拍攝手柄和配件支架一併銷售,配件支架可以用來連接相機和收音咪的。
▲在「全副武裝」出動下,拍 Vlog 就更加方便,亦可以提升一向被人遺忘的收音效果。

終於可直錄 4K 影片
攝錄質素方面,對比上代 RX0 只可以透過外置 HDMI 儲存裝置來拍攝 4K 影片,淨機最高只可記錄 Full HD 質素,對於非專業製作人士當然是滿不是味兒。今次 Sony 在 RX0 II 身上終於補回 4K 超高清片直接攝錄功能,日後用家亦無需像 RX0 般勞師動眾才可以得到高質的攝錄效果。另外,RX0 II 亦新增上代欠缺的 Proxy 數據記錄功能和數碼防震,前者可以令後期剪輯影片時更方便,至於後者就只可以在影片拍攝時使用,如果想在影相時減少鬆郁模的問題,用家就只可以調校高一點的感光度來遷就。

▲上代 RX0 只可以透過外置 HDMI 儲存裝置來拍攝 4K 影片。

拍片防震方面,小編即使用上專門的 VCT-SGR1 拍攝手柄邊行邊走攝錄,可見仍有頗大的震幅傳至畫面上,即使拍攝風景時的 Pan Shot 亦然,可見 RX0 II 的數碼防震效能聊勝於無。其實,既然 Sony 在 FDR-X3000 運動攝影機上亦有用上 Balanced Optical SteadyShot 平衡光學防震功能,為何相對更高階的 RX0 II 未能真正引入光學防震呢?

 
▲4K 影片攝錄效果。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2 小時前
Camera Grand Prix 大賞每年由日本 Camera Journal Press Club 舉辦,已有多年歷史。獎項由來自多國的專業攝影師和攝影記者,共同選出對上一個財政...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Fujifilm 一向都會將旗下最新的感光元作及處理器,由頂級機種中下放到中階的機種之上。這讓 Fujifilm 相機一向都出現中階至頂級機種都擁有相近規格... (繼續閱讀)
13 小時前
雖然不少朋友都認為 APS-C 規格的相機影像質素上不及全片幅的,但現實是 Fujifilm APS-C 格式的 X 可換鏡相機卻又非常受歡迎,多部特別受歡迎的型... (繼續閱讀)
18 小時前
人物 / 拍攝人物最重要的是靈魂深之窗,摒除了衣服顏色擾亂分散,注意力更集中在主角的臉孔,重點自然會落在眼睛上,人類的眼睛會透露出他的感情和... (繼續閱讀)
1 日前
Sigma 在 2013 年曾經推出過 18-35mm F1.8 DC HSM|Art 超大光圈變焦鏡頭,雖然只是對應 APS-C 片幅,但是在當年能夠有這膽量生產這些超然規格鏡頭的... (繼續閱讀)
1 日前
Fujifilm 新一代 kit 鏡 XF 16-50mm F2.8-4.8 R LM WR 面世,立即引起新、舊 kit 鏡差異的討論。舊 kit 鏡 XF 18-55mm F2.8-4 R LM OIS 在 2012 年... (繼續閱讀)
1 日前
Mercedes-Benz 曾經在電動車市場大灑金錢,研發電動車平台,主力的 EQE 和 EQS 車款亦被重視。但可惜,自 Mercedes-Benz 發現電動車銷量不如預期後... (繼續閱讀)
1 日前
FUJIFILM 近日發佈復古外型的新機 X-T50 以及新 Kit 鏡 16-50mm F2.8-4.8 R LM WR,這次我們用 X-T50 配 16-50mm F2.8-4.8 與 X-S20 配 18-55mm F2... (繼續閱讀)
1 日前
Samsung 今年推出四鏡頭主相機的拍攝旗艦機 Galaxy S24 Ultra,長焦潛望鏡頭已由上代 Galaxy S23 Ultra 的 10x 約 240mm 焦距,縮減至 5X 約 120mm ... (繼續閱讀)
1 日前
HUAWEI Pura 70 系列手機,都會加入全新「快照」(國內叫「閃拍」) 功能,官方聲稱可以清晰地拍攝 300km/h 的高速移動物件。最近 HUAWEI 就作出講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