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Sony A7S3、Canon R5 拍片測試!

文、攝:Stephen
協力:stranger、Brian
模特兒:Hanaa

2020 年過了大半年,東京奧運延期令相機廠少了一個國際級的 Show Off 場合較勁,原本極有可能在今屆奧運隨即掛靴的旗艦級單反苦無作戰機會,反之相機市場的焦點隨即落在 Canon 和 Sony 推出的兩部全片幅無反相機。Canon EOS R5 主打高像素影相和 8K 拍片,屬一部「動靜皆宜」的機,而 A7S III 就經過前人五年來的深耕細作,進一步加強 4K 拍片功能和配套,成為 A7 系列最獨當一面的專業拍片機種。今次編輯部就一併找來兩大熱門機種,特別針對在拍片方面上的比併,不知道是次的結果會否影響大家的入手判斷?

A7S III:高感光、高動態範圍
作為主打拍片的機種,Sony A7S III 用上只有 1,200 萬像素的 Exmor R 背照式全片幅 CMOS 不太意外,畢竟 4K 拍片只得 800 萬像素,A7S III 較少的像素密度促使每個像素都有更高的感光能力,像 A7S III 的 ISO 40 至 ISO 409600(包括延伸感光度)不單止可以在影相時使用,即使在拍片上亦沒有任何限制,若配合 S-Log3 設定更可以輸出高達 15 級的動態範圍。另外,A7S III 在拍片彈性上也較 EOS R5 的大,除了支援 4K120p 或 1080p240(有效像素只有 1408 x 804)的慢動作影片外,更可以 10-bit 4:2:2 錄製 4K60p 的影片,可是要拍 16-bit RAW 的話,就需要透過全尺寸的 HDMI 插頭接上外置的攝錄裝置,相對 EOS R5 的內置 8K RAW 攝錄自然沒有那樣直接了當。


▲Sony A7S III 提供全尺寸的 HDMI 插頭,另一部設有全尺寸 HDMI 插頭的全片幅無反相機應該是 Panasonic S1、S1R 和 S1H。


▲A7S III 雖然支援 SD 卡和 CFexpress Type A 雙插卡設計,前者夠普及,奈何傳輸量不足以應付高幀率拍攝需要(如 4K120p),後者的最高讀寫速度和平均儲存成本仍然較 EOS R5 使用 CFexpress Type B 慢和貴。

攝錄設定夠彈性
可是,針沒有兩頭利,A7S III 在相片拍攝時的解像力較低,追求照片細緻度的對 A7S III 沒有太多興趣,而 Sony 其實亦深明此道,亦預計入手 A7S III 的用家本身亦有其他 Sony 全片幅無反,他們可以按需要和場合選用合適的機種。再者,由於 A7S III 的拍片時的動態範圍寬闊,在戶外拍片會令攝錄師少了「爆光」的顧慮,亦可以減少額外補光燈的成本,而且 A7S III 在色調上亦可以與 Sony 的專業攝錄器材(如 FX9)吻合,故即使 A7S III 作為專業拍片用的「副機」,用家亦無需擔心後期製作上的夾色問題。另外,A7S III 在拍片參數設定方面亦較 EOS R5 彈性,不像 EOS R5 在某一些解像度或幀率設定下,就不能夠使用部分的視訊壓縮格式,而且全新 XAVC HS 錄影格式採用 MPEG-H HEVC/H.265 編碼,壓縮效率比 AVC/H.264 編碼高兩倍,XAVC HS 能以相當或更低的數據傳輸率拍攝出 10-bit 4:2:2 影片,更能夠節省儲存空間。

▲全新 XAVC HS 錄影格式採用 MPEG-H HEVC/H.265 編碼。 ▲4K60p 支援 10-bit 4:2:2 錄製。

EOS R5:「兩棲」全能
Canon EOS R5 最大賣點當然是「兩棲」的特性,一部相機可以滿足 4,500 萬超高像素硬照和 8K 超高清影片拍攝能力,加上本身強勁的自動對焦演算方式和高達 20fps 電子快門連拍能力,基本「牌面」上相當令人受落,而且 EOS R5 的出現令 8K 超高清拍片的門檻降低,有望增加 8K 的片源,對 8K 普及起了正面的作用。拍片感光度方面,EOS R5 相對 A7S III 有較大的限制,只可以在 ISO 100 至 ISO 25600 之間設定(影相時的感光度範圍為 ISO 50 至 ISO 102400,已包括延伸感光度),最高感光度與 A7S III 相差 4 級,不過如非在光線極為微弱的環境下攝錄,EOS R5 在這方面也可以適合大部分的拍攝場合。Canon EOS R5 支援 4K DCI 格式和內置 8K RAW 攝錄,相對 A7S III 來說是很大的優勢,可是 EOS R5 在 C-Log 設定下只有 12 級動態範圍,較 A7S III 的遜色,不過日後有望透過韌體更新方式多加一個 C-Log2 的話,屆時拍片時的動態範圍有望延伸至 15 級。雖然市場主流仍未屬 8K 的世界,但是在攝錄規格較有前瞻性的 EOS R5,在其 4K 的 HQ 高質素模式可以 8.2K 超取樣,藉以在細緻度呈現上提升優勢。


▲EOS R5 的 4,500 萬像素感光元件造就相機「雙高」(高像素影相和高解像度攝錄)特性。


▲EOS R5 使用的 CFexpress Type B 的尺寸較 Type A 大,不過由於 Type B 支援 2 條傳輸通道,理論傳輸值可達 2000MB/s,反之 A7S III 用的 Type A 卡理論傳輸值只有 1000MB/s,故日後 Sony 無反提供 8K 拍片,說不定又會轉用更快的 Type B 卡。

散熱問題方面,可算是一直困擾不少 EOS R5 用家,EOS R5 既無主動散熱系統,有國內影友將相機拆開後,發現 EOS R5 的影像處理器沒有用上散熱膏之餘,就連散熱貼亦是與處理器旁邊的 LPDDR4 記憶體晶片共用,單靠鎂合金機身將熱力從內部導出,每每當拍攝 8K 片或 8.2K 超取樣的 4K 便很容易因機身的過熱保護而令拍攝長度受限。而且當發生「過熱強制停機」後,亦都需要等待一定時間才再作攝錄,對於想拍一些較長 Footage 的用家會較為不便。至於 A7S III,Sony 就在其防震組件內置 Σ 形石墨散熱片,可以在不影響防震系統運作的情況下,較上代 A7S II 五倍的散熱能力,而且 A7S III 的像素始終不高,最多亦只有 4.2K 超取樣,過熱問題相對較少。

▲拍片時的最高感光度只有 ISO 25600,與影相的 ISO 102400 相差 2 級。 ▲4K HQ 模式採用 8.2K 超取樣,藉以為影片提供較佳的細緻度。

 

拍片大對決
在今次兩機在拍片比併方面,小編總共分開九項測試來比較。由於部分項目在測試時的表現或會受到鏡頭光學質素和對焦馬達款式而有所影響,而為了進一步減低比併時的誤差,是次編輯部會以兩個系統規格最接近的同級鏡頭比較,希望大家留意。

測試一:防震拍攝 1

測試條件
‧鏡頭:Canon RF 24-105mm F4L IS USMSony FE 24-105mm F4G OSS
‧使用機身五軸防震及鏡頭光學防震

短評:結合 5 軸機身防震系統和鏡身防震系統下,EOS R5 方面最高可以得到相當於 8 級防震效果,從我們一邊前後跟著 Model 走動,發現 EOS R5 在拍片時的畫面十分穩定(可特別留意兩機片中背景的比較)。為甚麼兩者有著如此的差異呢?這與鏡頭接環直徑也有一定的關係,由於 Canon RF 接環的直徑為 54mm,而 Sony E-mount 系統則為 46.1mm,故 EOS R5 的感光元件在位移上有更大的彈性,因而達到較佳的防震效果。

測試二:防震拍攝 2

測試條件
‧鏡頭:Canon RF 24-105mm F4L IS USMSony FE 24-105mm F4G OSS
‧使用機身五軸防震、鏡頭光學防震,以及短片數碼防震

短評:Sony A7S III 使用動態(Active)模式防震功能後,畫面邊緣的大約 10% 畫面作出裁剪;至於 EOS R5 在使用 Movie Digital IS 防震後,畫面亦有大約 10% 的裁切,不過在數碼防震的額外加持下,仍是以 EOS R5 的拍片防震效果較卓越。另外,在 EOS R5 的 Movie Digital IS 防震另設有更強的 "Enhance(增強)" 選項,不過畫面邊緣將會有近 30% 的範圍被裁掉。

測試三:眼睛檢測自動對焦能力

測試條件
‧鏡頭:Canon RF 24-70mm F2.8L IS USMSony FE 24-70mm F2.8 GM
‧光圈:F2.8
‧感光度:ISO 100
‧快門速度:1/100s
‧使用連續自動對焦、眼睛檢測模式、最高追焦靈敏度

短評:當模特兒持續在畫面上出現時,Canon EOS R5 和 Sony A7S III 的眼部檢測自動對焦功能的反應都靈敏,很快可以將焦點鎖定在眼睛上,即使模特兒轉身也難不到兩部相機。不過,當模特兒蹲下「離開」畫面,並再次彈起「出現」在畫面上時,就終於分出兩機的高下!是次模特兒一共做出兩次蹲下和跳起的動作,其中有一次 EOS R5 完全是跟不到,至於另一次雖然成功檢測眼睛,惟反應與 Sony A7S III 有明顯的差異。

測試四:果凍效應(Jello Effect)比較

測試條件
‧鏡頭:Canon RF 24-70mm F2.8L IS USMSony FE 24-70mm F2.8 GM
‧光圈:F4
‧感光度:ISO 800
‧快門速度:1/100s
‧4K25p 

短評:Canon EOS R5 及 Sony A7S III 被裝置在同一個平台上,在今次的果凍效應(Jello Effect)測試中,我們急速左右擺動有關平台,看看原本垂直的物件在攝錄時有沒有出現明顯的傾斜甚至變形。在這個測試下,兩機都不若而同出現果凍效應,驟眼看起來也差不多,不過若從技術層面看因 A7S III 是以 "Pixel to Pixel" 方式取樣,變形情況相對較少。其實 Sony A7S III 的感光元件和最新的 BIONZ XR 影像處理器特別針對果凍效應問題作出改善,因果凍效應而出現的變形問題只是上代 A7S II 的三分之一而已。

測試五:4K120p 慢動作比較

測試條件
‧鏡頭:Canon RF 24-70mm F2.8L IS USMSony FE 24-70mm F2.8 GM
‧光圈:F2.8
‧感光度:ISO 250
‧快門速度:1/120s
‧A7S III:XAVC S-I 4K 10-bit 4:2:2、EOS R5:4K-U ALL-I


▲比較影片


▲從 Sony A7S III 影片內擷取的放大圖(750 x 500 像素)


▲從 Canon EOS R5 影片內擷取的放大圖(750 x 500 像素)

短評:從畫面截圖再擷取 750 x 500 像素進行放大的話,看到 A7S III 畫面細緻度較高,「爆光」位較少之餘,暗位部分的層次亦較 EOS R5 的多。

測試六:1080p 拍片畫質比較 

測試條件
‧鏡頭:Canon RF 24-70mm F2.8L IS USMSony FE 24-70mm F2.8 GM
‧光圈:F3.2
‧感光度:ISO 400
‧快門速度:1/50s
‧A7S III:XAVC S HD @ 25fps、EOS R5:FHD IPB @ 25fps


▲比較影片


▲從 Sony A7S III 影片內擷取的放大圖(750 x 500 像素)


▲從 Canon EOS R5 影片內擷取的放大圖(750 x 500 像素)

短評:A7S III 畫面細緻度與 EOS R5 差不多,不過在光暗層次表現上就以 A7S III 較勝一籌。

測試七:4K25p 拍片畫質比較 

測試條件
‧鏡頭:Canon RF 24-70mm F2.8L IS USMSony FE 24-70mm F2.8 GM
‧光圈:F4
‧感光度:ISO 400
‧快門速度:1/50s
‧A7S III:XAVC S 4K 8-bit 4:2:0、EOS R5:4K-U HQ IPB


▲比較影片




▲從 Sony A7S III 影片內擷取的放大圖(750 x 500 像素)


▲從 Canon EOS R5 影片內擷取的放大圖(750 x 500 像素)

短評:EOS R5 的 HQ IPB 模式拍攝 4K 片的話會以 8.2K 超取樣,所以在細緻度呈現上較有優勢,如以 A7S III 的影片放大圖相比,EOS R5 在解像力方面更是贏了一點。至於光暗層次仍是 EOS R5 較弱的地方,像白色布匹的不少細節都未能保留。

測試八:Log 畫質比較 

測試條件
‧鏡頭:Canon RF 24-70mm F2.8L IS USMSony FE 24-70mm F2.8 GM
‧光圈:F4
‧感光度:ISO 640
‧快門速度:1/25s
‧A7S III:XAVC S 4K 10-bit 4:2:2、EOS R5:4K-U HQ IPB

 

短評:結果顯然易見,Sony A7S III 憑藉 15 級動態範圍,令高光位很多的細節得到保留,窗外的樓宇和海上船上的輪廓大致依稀可以看得到,反之 EOS R5 在同一位置就變成死白一片。

測試九:4K25p 高 ISO 暗位比較 

測試條件
‧鏡頭:Canon RF 24-70mm F2.8L IS USMSony FE 24-70mm F2.8 GM
‧光圈:F5.6
‧感光度:ISO 6400
‧快門速度:1/50s
‧A7S III:XAVC S 4K 8-bit 4:2:0、EOS R5:4K-U HQ IPB

  

短評:EOS R5 在暗部有少許噪點,不過情況不是太嚴重。

 

照片拍攝感光度雜訊控制比較
拍攝設定:Canon RF 24-70mm F2.8L IS USMSony FE 24-70mm F2.8 GM、F8 光圈、70mm 焦距

Canon EOS R5 Sony A7S III

▲ISO 100

▲ISO 100

▲ISO 200

▲ISO 200

▲ISO 400

▲ISO 400

▲ISO 800

▲ISO 800

▲ISO 16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6400

▲ISO 12800

▲ISO 12800

▲ISO 25600

▲ISO 25600

▲ISO 51200

▲ISO 51200
已超出標準感光度範圍
▲ISO 102400

樣本照片

▲ISO 320、f/4、1/320s、焦距:70mm、相機:Sony A7S III、鏡頭:Sony FE 24-70mm F2.8 GM
A7S III 支援動物眼部自動對焦功能,配合全新的側反式多角度觸控屏幕,以直度方式低視角拍攝街貓也十分容易,而在高階的 G Master 系列鏡頭加持下,照片的描繪能力不錯。
▲ISO 8000、f/5、1/60s、焦距:53mm、相機:Sony A7S III、鏡頭:Sony FE 24-70mm F2.8 GM
即使室外陽光普照,不過身處油麻地果欄內街常常有點不見天日,要動用高 ISO 才可以駕馭這場景。由於 A7S III 像素密度低,以 ISO 8000 高感光度拍攝也不見有噪點。

總結:
作為拍片專用機,Sony A7S III 勝出大部分的測試場合不太意外,始終即使同系的舊機多年來只是專注做好一份工,不似 Canon EOS R5 既注重拍片,也有高解像度的影相規格。如果閣下只是閒時拍攝少少 Footage,又或者希望以 8K 規格招徠生意,EOS R5 會比較合適,不過 EOS R5 在拍片時的過熱問題一直困擾不少人,就算今次編輯部沒有拍攝 8K 片,4K25p 普通質素影片和 8.2K 超取樣的 4K25p 影片大約「七三開」,而每次攝錄時間也只有短短一兩分鐘,仍然遇到過熱警示問題,中途亦需要利用迷你風扇協助冷卻機身。可見即使閣下考慮 EOS R5 作拍片工具的話,亦應考慮工作流程問題,始終斷斷續續關機、冷卻機身,再重新攝錄也不是一個可行的方案,當然個人就希望 Canon 剛剛為 EOS R5 推出的新韌體可以進一步減輕過熱問題對用家的影響。

Canon EOS R5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2377

Canon EOS R5 樣本照片:
https://www.dcfever.com/cameras/viewsamples.php?set=1737

Sony A7S III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2381

Sony A7S III 樣本照片:
https://www.dcfever.com/cameras/viewsamples.php?set=1736

建議售價:
Canon EOS R5 淨機身:HK$30,880
Sony A7S III 淨機身:HK$26,990

查詢:
2781 1780(shop@dcfever – 旺角)
2834 3112(shop@dcfever – 銅鑼灣)
2361 2778(shop@dcfever – 深水埗)

最新消息
2 小時前
最近 iPhone 16 系列傳聞消息突然增加,與 iPhone 16 系列於 9 月份發佈的日子漸漸迫近有密切關係。剛剛有消息指 iPhone 16 全系列手機,將有一個部...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HONOR 手機在港快速崛起,除了產品定價進取以外,產品有極高的耐用度,亦給予買家有深刻印象,即使中階定位的 X9b,亦獲得 SGS 1.5 米抗跌認證,耐... (繼續閱讀)
18 小時前
今年初 "Reductionist" 設計工作室 Nuevo.Tokyo 與設計師 Mireia Gordi Vila 合作,宣佈在今年內製作全景攝影數碼相機 Vwfndr Keirin 的原型機。當... (繼續閱讀)
1 日前
筆者一直說,在日本拍照,實在沒多少張滿意作品,日本可能是其中一個對攝影愛好者最不友善的地方,很多地方,免費的,收費的,都會跟你說,不准拍照。 (繼續閱讀)
1 日前
Leica 相機鏡頭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價值不菲,如果要委託 Leica 度身訂造器材,幾乎是不禁想像買家... (繼續閱讀)
2 日前
Apple Watch Ultra 2 是現時 Apple 智能手錶中,規格最頂級的型號,正當大家期待下一代規格上有什麼突破時,Apple 分析師郭明錤卻說出一個令人大跌... (繼續閱讀)
2 日前
Sony Xperia 1 VI 如無意外,會於 5 月 17 日發表,繼外型及硬件規格都相繼流出後,重點的拍攝規格亦已曝光,當中光學變焦鏡頭原來有不少驚喜。 (繼續閱讀)
2 日前
法拉利發表新一代 V12 引擎旗艦超跑:12Cilindri,名字源自意大利語中的「12 汽缸」。這款新車將取代 812 車系,採用前置中置 V12 引擎和後輪驅動的... (繼續閱讀)
2 日前
冷氣機、蚊子飛過耳邊、耳嗚以及鼻軒的聲音,對較難入睡的朋友,都有很大的影響,市場上都有專為睡眠而設的藍牙耳機推出。 1More 最新推出的睡眠耳... (繼續閱讀)
2 日前
在智能手機市場曾經紅極一時的 HTC,近年已專注於 VR 產業發展,不過 HTC 亦沒有完全放棄手機業務,一年總會推出一至兩款手機。繼去年推出 HTC U23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