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T* 鍍膜、APO 鏡係咪真?Zeiss 與 vivo 高層訪問

文:Tony


▲Zeiss 消費光學高級產品經理石陶 (左)
vivo 台灣資深產品經理李長威 (右)

vivo 自 2020 年起就跟鏡頭品牌 Zeiss 合作研發手機的拍攝功能,務求不斷改善拍攝畫質,只是 vivo 過去較少公開談論它跟 Zeiss 的合作內容。今次 vivo 罕有地在台灣的 X100 系列發佈會上,邀請到 Zeiss 消費光學高級產品經理石陶與 vivo 台灣資深產品經理李長威,與媒體進行簡單訪問,為大家講解一下它們的合作內容,以及利用了 Zeiss 認證鏡片帶來的好處。

光學結構與演算法缺一不可
據悉 vivo 與 Zeiss 的合作,主要是圍繞 Zeiss 的鏡片技術與 vivo 拍攝演算法互相結合的成果。vivo 表示,利用高質的鏡片成本無疑會有所上漲,但高質鏡片能大大幫助演算法提升拍攝表現。能使用 X100 Pro 拍攝極高質的日落效果,就是光學結構與演算法同時合作的成果。

用新一代 T* 鍍膜鏡片有兩大好處
不說不知,原來 vivo X 系列手機主相機加入的 Zeiss T* 鍍膜,都會採用不同物料作出升級,從而提高鏡片的透光度。vivo X100 Pro 的三鏡主相機都加入了新一代 T* 鍍膜。該鍍膜採用了 Zeiss 的 Multi-ALD 工藝製造,會比以往的 X 系列手機採用的 T* 鍍膜擁有更高的透光度,影像會顯得更亮麗。

鏡片的透光度最簡單的說法是可將拍攝清晰度提高,但其實 T* 鍍膜更可減低鏡片反射率,令光線可更直接進入感光元件,除了可令感光元件進光的比率提高,亦因為光線較少失真進入感光元件,拍攝色彩亦會更真實。據悉就算是手中 Zeiss 展示加了 T* 鍍膜與沒有加 T* 鍍膜的對比鏡片,都沒有使用 Multi-ALD 工藝的 T* 鍍膜透光度那麼高。


展示品可看到加上鍍膜的鏡片 (左上、下) 明顯較沒有加上 T* 鍍膜的部份 (右上) 透光率更高 (影像更亮) 

Zeiss 認證及設計的浮動潛望鏡頭
vivo X100 Pro 主相機在光學結構上的另一個賣點,就是設有 Zeiss 認證及設計的浮動潛望鏡頭,鏡頭亦獲得了 Zeiss APO 認證。為什麼要用 APO 認證鏡頭?這是由於遠攝時經常會出現如紫邊、色差及色散等情況,APO 鏡片就能有效減少以上問題。


圖為 X90 Pro+ 潛望鏡頭模組

潛望鏡頭加入浮動鏡片,就能給予 vivo X100 Pro 長焦微距的拍攝能力。以上代拍攝旗艦 vivo X90 Pro+ (香港沒有上市) 的長焦鏡作比較,X90 Pro+ 最近對焦距離約 100mm,而 X100 Pro 只是 18mm,使用家可拍攝極為細緻的微距相片,亦能提高拍攝彈性。

最新消息
48 分鐘前
Canon 終於推出 35mm 的 L 級鏡頭 RF 35mm f/1.4L VCM,不但鏡身輕巧,更加入光圈環以滿足拍片用家需要,同時適合影相及拍片兩種用途。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繼 2020 年發表的 EOS C70 和 2022 年的 EOS R5C 後,Canon 在今日正式發表第三款 RF 接環 Cinema EOS 專業攝錄機 EOS C400,定位介乎 EOS C300 Ma...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來自韓國的 Samyang 加入 L-mount 聯盟已經接近一年,當時品牌已經表示會加大推出兼容 L-mount 的攝影鏡頭和電影鏡頭之力度,而他們首支 L-mount ...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與 Toyota、Mazda、Subaru 近日宣布合作開發新引擎不同,Nissan 高層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前正處於電動化時代來臨前的過渡期,因此將不再推出新一...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甚麼是集各家之大成?或者用一個較通俗的講法:炒埋一碟?Polaroid 曾經推出的 iM1836 也許是個典型的答案。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成立了短短幾年的 Nothing,今年發展了針對低價市場的 CMF 副品牌。CMF 繼推出 Watch Pro 智能手錶 及 Buds Pro 藍牙耳機後,近日有傳將會推出智能...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電動車近年成為市場焦點,由於電動汽車內都有智能座艙晶片及記億體等硬件,所以在國內知名的產品效能基準 (Benchmark) 機構 Antutu,引入了跑分機制...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預計會於 9 月推出的 iPhone 16 Pro 系列手機,屏幕尺寸早前已經曝光。近日 iPhone 16 Pro 及 iPhone 16 Pro Max 更流出屏幕細節,當中傳聞屏幕邊框... (繼續閱讀)
1 日前
今次之旅程,拍攝日期是 2024年3月25號至3月31日, 因為櫻花比預期遲開,所以到我返香港時,日本的櫻花只是剛開始有花,所以每一天拍攝前的晚上,都... (繼續閱讀)
1 日前
「禁拍」不單出現在富士山景區,長期受過度旅遊困擾的京都近日也實施「禁拍」,期望能阻止遊客的滋擾問題繼續出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