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更新香港價錢】盡得 1 系精髓:Olympus OM-D E-M5 III 發表

文:Stephen

事隔三年多,Olympus 終於為 OM-D E-M5 系列推出三代目新機 E-M5 Mark III。其實過去曾經有人會質疑 E-M5 系列的存在價值,畢竟 E-M5 系列夾在 E-M1 系列和 E-M10 系列的中間。這類夾心機種最大的問題是既不可以頂死高級機之餘,亦要與下級機在機能上有明顯的距離,而且上中下三類機種亦非同期推出,連同價格因素下,中階機的機能和定位要更加清晰,否則就像現實中的夾心階層一樣—永遠兩頭不到岸。至年初在 E-M1X 發佈會上,Olympus 已開始放風 E-M5 三代目會在年內登場,為 Micro 4/3 用家帶來不少期待感,香港市場擬定在 11 月下旬推出市面,淨機身建議售價為 HK$10,690,而配上 M.Zuiko Digital ED 14-150mm F4-5.6 II 的套裝售價為 HK$13,190。

機身稍大,反而更輕
今次 E-M5 III 以輕巧化為目標,正如早前的諜報所指,E-M5 III 欠缺 E-M5 II 的金屬味,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塑膠組件令機身得以輕巧化。若對比今次推出的全黑色和銀/黑雙色的機身,小編覺得全黑色機身的「膠味」不太明顯,這可能與黑色霧面較為吸光有關。E-M5 III 淨機重 366g,較上代 E-M5 II 的 417g 輕了 12%,惟機身尺寸反而是 E-M5 III 更大,官方表示希望新機可以帶來更佳的機動性。的確,今次 E-M5 III 確實有點「減脂不減肉」,首先改用在 PEN 系列和 OM-D E-M10 系列的 BLS-50 鋰離子充電池,而非過往 E-M5 系列和 E-M1 使用的 BLN-1 鋰離子充電池,進一步減省重量,不過電池的續航力亦因為用上較細功率的 BLS-50 電池而減少,由 E-M5 II 的 350 張下降至 E-M5 III 的 310 張。如果大家有細心留意的,是過往只有兩軸或三軸機身防震的機種使用 BLS-5/BLS-50 鋰離子充電池,今次在 5 軸防震機上首度用上 BLS-50 電池,未知會否為日後的 PEN 系列或 E-M10 系列的規格帶來丁點的啟示。

輕巧為先,不再支援直度電箱
E-M5 III 在操控上較 E-M5 II 略為微調,較明顯的是機頂部分的模式轉盤得到重置,令用家只需單手就可以更改拍攝模式,至於機身手柄較 E-M5 II 闊大和深,如用家覺得 E-M5 III 的手感仍不夠好,或令尾指繼續凌空的話,Olympus 亦有仿傚 E-M5 II 般為 E-M5 III 新機加入 ECG-5 手柄。ECG-5 手柄提供電子接點,手柄上方額外提供一個前轉盤,以便用家操作,不過今次 Olympus 就沒有為 E-M5 III 提供直度電池箱,而舊有的 HLD-6P 亦不可以在新機上使用,故用家如果對直度拍攝手感有要求的話,就只可以選擇專業機種 E-M1 系列。

繼承 E-M1 II 對焦系統
E-M5 III 使用與 E-M1 II 相同的 2,040 萬像素 Live MOS 感光元件和 TruePic VIII 影像處理器,而今次 Olympus 在 E-M5 III 的感光元件上內建 121 點全十字型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核心配置與 E-M1 II、甚至是 E-M1X 一樣(按:E-M1X 內建 2 枚 TruePic VIII)。至於在對焦演算法,E-M5 III 繼承了 E-M1 II 的 5 點/9 點/25 點的區域對焦系統,C-AF 追焦靈敏度調校(共 5 級)、C-AF 中心開始和 C-AF 中心優先等對焦調校參數都可以在 E-M5 III 上找到,而其中的 C-AF 中心開始和 C-AF 中心優先兩個功能更是在 E-M1 II 的 3.0 版本系統韌體才新引入的(於 2019 年 6 月發佈),可見 Olympus 務求將 E-M5 III 的對焦表現大幅趨向專業機型。

對焦核心幾近一樣,不過 E-M5 III 在連拍速度上就被 Olympus 封印,避免完全挑戰到 E-M1 II 的地位。E-M5 III 的最高追連拍速度為 10fps,有別 E-M1 II 的 18fps,至於新引入的 Pro Capture 功能亦與 E-M1 II 有差距,E-M5 III 在 Pro Capture 最多只可以 30fps 速度拍攝 26 張相片,而 E-M1 II 則為 60fps。


▲ECG-5 手柄

5 軸 5.5 級防震,Sync IS 可達 5 軸 6.5 級
Olympus E-M5 III 的防震效能與 E-M1 II 一樣,在接上一般鏡頭時可以做到 5 軸 5.5 級的防震能力,如果當接上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 IS PRO 及 M.Zuiko Digital ED 300mm F4 IS PRO 鏡頭時,這兩支鏡頭內的光學穩定器便可與 E-M5 III 的機身防震系統協作,最高產生 6.5 級的防震效能!看似防震規格與專業機 E-M1 II 一樣,不過原來 Olympus 為了令 E-M5 III 更輕巧的關係,機身防震系統亦因而被小巧化,故大家可從早前流出的 E-M5 III 的諜照與 E-M1 II 和 E-M1X 對比,就可看到 E-M5 III 機身防震組件那「輕」微的變化。

E-M5 III 的機身防震系統同時亦兼具高解像度拍攝功能,不過就與 E-M5 II 和 E-M1 II 一樣,依然不支援 E-M1X 的手持高解像度拍攝功能,變相用家只可利用三腳架拍攝高達 5,000 萬像素的合成影像。在 E-M5 III 的三腳架高解像度模式下,相機會在曝光期間擷取 8 個 2,000 萬像素影像,而個影像都會利用防震系統平移 0.5 個像素,從而得出一張 5,000 萬像素的超高解像度相片,對於拍攝風景、商品或藝術品翻拍的用家有很大的用處。


▲E-M5 III 使用防塵防水滴和攝氏零下 10 度的耐寒機身設計

支援 USB 充電
E-M5 III 終於支援 USB 充電功能,是繼 E-M1X 後的第二部 Olympus 無反相機提供有關功能,不過 E-M5 III 的 USB 端子仍為 USB 2.0 Micro B,數據傳輸方面遠遠不及 E-M1 II 和 E-M1X 的 USB 3.0。此外,如果打算會潛水拍攝的用家亦留意,今次 Olympus 沒有為 E-M5 III 推出專用的潛水殼(按:過往 E-M5 及 E-M5 II 亦有提供對應的潛水配件),如果想潛水的話,就可能要外求 E-M1 II 機身,因為 E-M1 II 的官方 PT-EP14 潛水殼有很大的彈性,亦可配合 Olympus 的其他專門鏡頭潛水殼使用。

 

建議售價:
HK$10,690(淨機身)
HK$13,190(連 14-150mm F4-5.6 II 鏡頭)
HK$1,390(ECG-5 手柄)

查詢:2376 2150(Olympus)

最新消息
2 日前
還記得今年年初,Honda 發表了全新的 CR-V e:FCEV。這款車引起大家的關注,因為它結合了氫燃料電池系統與插電式充電功能。這樣特别的動力配置令 CR... (繼續閱讀)
2 日前
大家日常生活,都離不開使用 Apps,不過大家有否發覺,用來用去都是幾個 Apps?最近 Apple 公佈 2024 年度 Apple Design Awards,向大家推薦 2024 ... (繼續閱讀)
2 日前
去年底,Tamron 推出 17-50mm F4 Di III VXD(A068)全片幅鏡頭,將超廣角變焦鏡的遠攝端一下子延伸至 50mm,提供焦距上獨一無二的靈活性。Tamron ... (繼續閱讀)
3 日前
Apple 年初推出古典樂 App ﹐為 Apple Music 服務登記用戶,提供專屬的應用,收聽古典樂歌曲。由於香港管弦樂團成立 50 週年,它們正想將經典的古典... (繼續閱讀)
3 日前
Panasonic 終於發表現時最強的 Micro 4/3 相機 Lumix GH7,新機結合去年品牌最強相片機 G9 II 的精髓,再結合 GH 系列獨有的拍片 DNA,成為現時同級... (繼續閱讀)
3 日前
Honda 在 Honda e 停產之後,會不會繼續推出小型電動車呢?我們看見 Honda 在電動車領域的布局相當積極,從 0 系列和「燁」子品牌等計劃就可見一斑... (繼續閱讀)
3 日前
2500M 或叫 2.5G 寬頻日漸流行,市場上最貴一套可用盡及超越 2500M 速度的 Router 如一套 3 隻等 Netgear Orbi 970,都要索價 HK$19,700。不過,最... (繼續閱讀)
3 日前
Sony 新一代旗艦機 Xperia 1 VI,主打 85mm-170mm 光學遠攝潛望鏡頭,當中更提供 120mm 長焦微距拍攝模式。不過,近日有消息指,香港與台灣版本的 ... (繼續閱讀)
3 日前
Canon 終於推出 35mm 的 L 級鏡頭 RF35mm F1.4 L VCM,不但鏡身輕巧,更加入光圈環以滿足拍片用家需要,同時適合影相及拍片兩種用途。 (繼續閱讀)
3 日前
繼 2020 年發表的 EOS C70 和 2022 年的 EOS R5C 後,Canon 在今日正式發表第三款 RF 接環 Cinema EOS 專業攝錄機 EOS C400,定位介乎 EOS C300 Ma...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