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一鏡兩用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詳測

文、攝:Alex

跟 M4/3 粉絲久違的 Olympus(正式名字為 OM Digital Solutions) 終於有新產品面世:除了 PEN E-P7 之外,還有這支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鏡頭,等效焦距 16-50mm,可謂覆蓋超廣角至標準焦段,實用性甚高。難得的是,新鏡不單採用伸縮鏡頭結構,縮減收納體積,重量更只有 411g,輕巧亦便於攜帶。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採用恆定 f/4 光圈,等效焦距既涉足 16mm(以等效焦距計)超廣角,亦囊括 50mm 標準鏡焦段,可謂做到「一鏡二用」、「一個價錢兩種享受」。其實大家參考 Olympus 公布的鏡頭路線圖(相關報道)和現今的市場趨勢,100-400mm 遠攝變焦鏡似有越來越親民和普及化的趨勢,甚至說要取代現有的 75-300mm 亦非絕無可能,畢竟 300mm 的遠攝力在有比較之下(單反機上 150-600mm 已經很普遍)已變得今非普比,提升實力事在必行。


▲Olympus 8-25mm F4 PRO 採用伸縮鏡頭結構,有助鏡頭外形變得更緊湊和輕巧。(圖中鏡頭在收摺狀態)

兩鏡便能「走天涯」
再延伸一步,若然 100-400mm 成為遠攝變焦鏡標準的話,等效焦距為 16-50m 的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似乎是個很好的配搭,讓影友買兩支鏡便大致足夠「走天涯」。而且 Olympus 的「藍圈 PRO 鏡」向來有質素保證,相對於高倍變焦的「真天涯鏡」,畫質應該不會令影友失望。唯一未能滿足高要求的地方,相信是鏡身用料和造工方面:伸縮鏡頭的質感一般都不及非伸縮鏡頭堅固紮實,此鏡亦沒有例外,幸好重心仍然靠近機身,平衡感仍算良好。


▲在 8mm 焦距時,鏡身伸長約 28mm,幅度最大。


▲大約在 18mm 焦距時,鏡身伸長約 19mm,幅度最小。


▲ISO 100、F4、1/1,250s、8mm
8mm 焦距(等效 16mm)可以輕鬆包攬廣闊的景物。即使開盡 F4 光圈,邊位亦沒有明顯的鬆散情況。

半數為特殊鏡片
雖然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只有 F4 光圈,看似比恆定 F2.8 系列「低一級」,但在 10 組 16 片的光學結構之中,竟然有一半是特殊鏡片,包括:1 片 DSA 雙面超級非球面鏡片、2 片非球面 ED 低色散鏡片、1 片 Super ED 超級低色散鏡片、1 片 Super HR 超級高折射率鏡片等等,「落重料」消除種種色差和像差等問題。事實上,就測試相片所見,一般鏡頭常常出現紫邊的地方,例如:逆光下的樹技和金屬反光位,在這支新鏡上感覺都消失了,反映其表現確是出色。


▲前組鏡片只是輕微凸出,仍可如常加裝 72mm 直徑的濾鏡。


▲ISO 200、F5.6、1/1,250s、25mm
收一級光圈已有很不俗的解像力,即使相機只有 2,000 有效像素。

簡潔設計操控輕鬆
此鏡是 M.Zuiko PRO 系列鏡頭中,第一支使用伸縮結構的鏡頭,目的是令鏡頭可以更緊湊和輕巧。變焦環由收摺狀態轉至廣角端(8mm),行程略長,大約有 1 英吋左右;由 8mm 轉至 25mm,約需轉動 60°。鏡身設計以簡潔為主調,除了變焦環和對焦環以外,唯一的控制鍵就只有 L-Fn 按鈕,讓用家可快速調校自訂的功能。靠近鏡頭前端的對焦環相對窄身,闊度約 1cm。它備有離合器設計,只需向內(機身方向)拉,即可由自動對焦模式切換至手動對焦模式,同時露出對焦距離尺。


▲鏡身設計以簡潔為主調,在兩個轉環之外,唯一的控制鍵就只有 L-Fn 按鈕。


▲蓮花形遮光罩尺寸比鏡身稍大。按下鎖定按鈕才能拆下遮光罩。


▲ISO 100、F4、1/800s、8mm
即使在最大光圈之下,暗角和桶狀變形問題都不明顯。


▲ISO 800、F5.6、1/500s、8mm
角位的景物雖然有明顯的廣角拉扯情況,但影像沒有出現鬆散甚至色散問題,表現出色。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鏡片結構圖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MTF 圖表

下一頁︰解像力及其他評測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48 分鐘前
今個月初 Sigma 公布第二代大三元標準變焦 24-70mm f/2.8 DG DN II | Art,以更輕巧更快為賣點示人,直接挑戰 Sony GM II 的一支。不過很快就有傳言...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日本 Artisan & Artist 是不少影友心目中的匠人品牌,單是多年來特別針對貴氣的 Leica 相機推出相關周邊就可知一二。隨著 Leica 的 M11 系列已經發...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不少相機袋品牌在推出過一兩款特別受歡迎的相機袋後,往後的「新型號」很多時就只將之前最受歡迎的款式作輕微改動就當作新款推出,對於不少本身就已...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手機品牌跟相機品牌合作研發手機拍攝技術,已不是新鮮的事情,HONOR 就決定另辟蹊徑跟傳奇影樓,位於巴黎的 Studio Harcourt Paris (雅顧攝影工作室...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離開了金庸小說中重要場景的崇聖寺(金龍寺),再走到了大理古城。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2024 就快過了半年,主打拍攝的旗艦手機,大致已經在香港上市,究竟那一部香港推出的旗艦手機拍攝規格較強,今次會跟大家作規格比較。 (繼續閱讀)
1 日前
來自國內江西省上饒市的 Light Lens Lab 於 2018 年成立,致力於研究、開發和製造高質素光學鏡頭及相關配件。繼在去年發表以 80 年前 50mm F2 Spee... (繼續閱讀)
1 日前
攝影師有時也會遇上生死時刻。周日上演的 F1 賽車摩納哥分站賽事,紅牛車隊的佩雷斯意外撞欄,導致至少有 10 名攝影師需緊急閃避,離開護欄範圍,以... (繼續閱讀)
1 日前
五月差不多來到尾聲。如果大家這個月有留意新品報導,都會發現本來預告在這個月推出的新機,差不多全部沒有兌現,即使連 C、N、S 三家大廠都「不能... (繼續閱讀)
1 日前
繼 NETA AYA 之後,NETA 香港代理大昌行推出了純電 SUV NETA X,更會有標準版 Lite 和頂級版 Intelligent。至於車價亦自然為了新的「一換一」稅制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