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星流跡心得分享

拍攝星流跡方法

拍攝星流跡(星軌)裝備簡單,只要相機,三腳架和快門線。

而拍攝則有不同方法:

  • 單張長時間曝光-用B快門作長時間曝光,曝光完成後就已是一張星流跡相片。菲林年代也是這方法;
  • 多張短時間曝光-連續拍攝多張短時間曝光之相片,之後用軟件疊合為一張。這方法需要較多記憶卡的儲存空間,拍攝後處理功夫較多,但處理彈性大;
  • 星流跡程式拍攝-部份相機設有內置程式,可以計算合適的曝光值,自動拍攝和疊合相片。拍攝後即時有一張星流跡相片。減省處理時間和功夫。

萬宜水庫天文公園星流跡:55mins

萬宜水庫天文公園星流跡:55mins 

dcf-travel-img-18048 

拍攝星流跡不一定要到郊區,山頂也是個好地方:92mins 

dcf-travel-img-20878

馬鞍山海旁星流跡:42mins

 

拍攝星流跡的三個步驟

這篇文章集中討論多張短時間曝光的拍攝方法。這方法可以分三個步驟:

Step 1: 拍攝

拍攝技巧和拍夜景相似,先找適當位置構圖,對焦,ISO要調低,收光圈,單張快門時間視乎當時環境的光度,避免前景過度曝光,一般來說每張曝光時間約為10多秒至30秒。
白平衡我會選擇自動,如果對相機自動白平衡不滿意,可以多試不同白平衡,直到覺得合適。

試影一張,檢查對焦,曝光是否準確,前景有無爆光,能否清楚看見天上星點,白平衡是否恰當。

如無問題就連續拍攝多張相片,拍攝張數愈多,星流跡的長度愈長。

(請關掉相機內置長時間曝光減噪功能,否則出來的星流跡會斷開一節節)

而拍攝時我會影RAW+JPEG,JPEG已足夠一般後製需求,RAW所佔儲存空間也大,但後製空間也大,在極端情況下有用,下文會詳述。

 dcf-travel-img-14992

萬宜水庫東壩星流跡:98mins

 dcf-travel-img-14991

萬宜水庫西壩星流跡:60mins

 

Step 2: 疊合

dcf-travel-img-20880

疊星流跡軟件簡單易用, 而且多數也免費。

 

回家用電腦軟件將所拍攝的相片合拼為一張星流跡相片。

PC可用Startrails,Mac可用StarStax,兩個軟件都是可免費下載的。

根據拍攝出來的效果,疊合方法和過程也有所不同:

  • 直接疊合:(最簡單)

相片(JPEG)->疊相Software->星流跡相片(JPEG/TIFF)

如果原相片無大問題,這個方法是最適合,因為夠簡單,夠快。因此這方法最常用。

只需將拍攝相片輸入軟件,如StarStax/Startrails,疊合後輸出另存檔案。

 

  • 疊合前先簡單處理:

相片(RAW)->LR前期處理(輸出JPEG)->疊相Software->星流跡相片(JPEG/TIFF)-

這方法可以處理相片拍攝時的問題,如大量飛機軌,曝光不足或過度曝光,地景和星光反差太大。
做法是疊相前先用Import RAW檔入Lightroom(LR),整批做調校,修正;
再整批Export JPEG,之後跟第一個方法疊合處理後的JPEG。
用LR的好處是有Sync 相片功能,可以好方便執一大批相。

 

  • 疊合前先簡單處理,再用PS疊合:(最複雜,最費時)

相片(RAW)->LR前期處理(輸出DNG)->用PS疊合->星流跡相片(JPEG/TIFF/DNG)

因疊相軟件只支援JPEG,如果處理後相片JPEG遐疵仍然嚴重,例如noise太大,曝光問題等等,相片疊合後會將遐疵問題放大,嚴重影響相片質素。
可以在LR輸出質素較高的DNG檔,用PS疊合DNG,可以避免相片在轉換時質素的下降。

 

使用Photoshop疊合方法是在PS File 選擇Scripts內Load Files into Stack,按"Browse"選擇相片,之後按OK。

(呢個時侯可以去食Tea,等佢import 完)

Import完成後,每一張相就會多一個Layer。選取全部Layer,在Blending mode內選擇Lighten,就會完成疊合,疊合後選擇Merge Layer 或Flatten Image,可減輕電腦負擔。

 

 dcf-travel-img-20881

dcf-travel-img-20882

因在PS開過百張相片(DNG),會耗用極多電腦資源,使用時必須有極大的耐性。

此方法最費時,對電腦要求也高,不過遇到拍攝時不太理想的相片,可以一試。

我自己也試過這方法兩三次,效果都有改善。

dcf-travel-img-14993

遇上相片質素不高的情況,可試用Photoshop疊用,會稍有改善。萬宜水庫天文公園星流跡:135mins

Step 3: 最後fine tune

無論用甚麼方法疊合,值得再花時間執疊合出來的相片,方法和執其他風景相片一樣。
我多數用LR執,因為操作簡單,不需太多時間已做到想要的效果。

我會調整相片對比,顏色飽和度,突出天上星流跡的效果,也會平衡天上星光和前景的光度。因為一張星流跡相片,天上星光固然是主角,但顯示所拍攝的地點都十分重要。

dcf-travel-img-20876 

最後的fine tune 也是十分重要,我個人喜歡用Lightroom

dcf-travel-img-20883

水口星流跡:84mins

 

拍攝小Tips:

  • 拍攝星流跡時,天氣需要天清無雲
  • 選擇拍攝地點,最好肉眼能見到天上有較光的星星,拍出來效果會更好;
    夏季留意天蠍座附近,冬季留意獵戶座附近
  • 長時間拍攝,腳架必須穩陣
  • 拍攝時間長,留意電池,記憶卡容量,鏡頭霧氣
  • 到郊外和黑暗地方拍攝,務必注意安全
  • 星流跡相片之變化:彗尾星流跡,螺旋星流跡,星空縮時影片

dcf-travel-img-14995
使用圆形魚眼鏡所拍的星流跡:92mins

 

可到以下連結或facebook page觀看筆者其他星流跡作品:

我的2015星流跡紀錄-1

我的2015星流跡紀錄-2

 

歡迎參觀和Like筆者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georgewong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2016

George Wong 的其它文章
編輯推薦
影星前做好準備... George Wong 夏天是影星的季節,萬里無雲的高清天氣,美麗的夏季銀河,是十分吸引的。當然其餘春,秋,冬只要無雲,也可拍攝星空的,不過無夏天咁「高清」了。 去老鼠樂園都要做足準備,何況影星呢。出發時做好準備,可增加成... (繼續閱讀)
抬頭仰望, 你會發覺- 今夜星光依然燦爛! George Wong 香港光害問題嚴重 問我去邊到可以睇到壯麗的星空,我一定會推薦郊外遠離光害的環境,甚至離開香港到台灣清境或澳洲等地。因為這些地方光害少,環境黑,能夠看到更多的星,甚至肉眼能看見銀河。但其實香港市區並不...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處理星流跡心得分享 George Wong 拍攝星流跡方法 拍攝星流跡(星軌)裝備簡單,只要相機,三腳架和快門線。 而拍攝則有不同方法: 單張長時間曝光-用B快門作長時間曝光,曝光完成後就已是一張星流跡相片。菲林年代也是這方法; 多張短時間...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年初一 山頂公園尋星記 George Wong 新年快樂,祝各位同好身體健康,長影長有。 農曆年前後,香港難得天清無雲,能見度也高。而且也是初一前後,月相也適合影星,新月期間無大月亮,可說是難得的影星機會。記憶中是由6/2(年廿八)零晨開始天清,直... (繼續閱讀)
我的2015星流跡-2 (蒲台島,大坳門,西壩,東壩,天文公園,北潭涌) George Wong 九月頭,又係時候總結前幾個月星流跡相片。一至四月的回顧在這裡:我的2015星流跡-1 (泰國,石澳,獅子山,望夫石,機場)http://www.dcfever.com/column/read.php?id=3099 五月到八月期間,雖然亦都是香港的雨...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蒲台島銀河之夜 George Wong 6月中時,與一班喜愛攝影的朋友入蒲台島,希望有機會拍攝美麗的日出,日落和星空。 出發時,算是好天,有陽光,不過稍為多雲。從經驗估計,日落和晚上應該會較更雲,白果味濃。 到達蒲台島後,在陽光下行大約半...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如何拍攝夏季銀河(含youtube影片教學) George Wong 每年大約5至9月,都是影夏季銀河的時間。拍攝夏季銀河有甚麼需要準備呢?   -拍攝的難度 夏季銀河是非常暗的拍攝目標,唔好以為加長曝光時間就可以拍到! 因為地球自轉,令銀河每時每刻都在天上移動,太長的... (繼續閱讀)
我的2015星流跡-1 (泰國,石澳,獅子山,望夫石,機場) George Wong 2015年不經不覺過了1/3,踏入5月,代表春天已經過去,夏天來臨。也代表天清適合攝星的日子也會較多,在過去的4月,也有不少天清無雲的日子。筆者也經常出動。 筆者拍攝星空差不多有一年時間,但發覺之前所拍攝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