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外遊好拍檔:Olympus 14-150mm II 展功架!

文、攝:Stephen

臨近暑假,又是一年之中的其中一個旅遊旺季。不少人都會趁著長假期前往外地舒展身心,體驗異國風情。不過如果所謂的輕輕鬆鬆仍要揹上「長中短火」連定焦鏡頭的話,相信膊頭的負擔絕不比平日上班的輕,而且不斷換鏡亦會在旅程上浪費不少時間,有時珍貴的鏡頭就因為換鏡而錯過了。以主流無反相機系統之一的 Micro 4/3,單單是變焦能力達 10X 或以上的高倍數天涯鏡已有 5 支之多,不過真真正正針對旅行時上山下海的全天候需要的,卻只有今次詳測的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4-150mm f/4-5.6 II 一支。究竟這支防滴防塵的天涯小炮畫質如何?未入手高倍鏡的應該入手嗎?不妨看看測試後再作決定。

「內涵」、外表全升級

Olympus M.ZD 14-150mm II 在今年初時隨 OM-D E-M5 Mark II 一併登場,目的除了更新原有的 14-150mm 高倍數變焦鏡頭,加強產品的戰鬥力外,筆者相信另一個原因是同期主打拍片的 E-M5 Mark II 欠缺一支「匹配」的鏡頭!雖然剛才筆者亦提及 M4/3 適用的天涯鏡頭多的是,不計 Olympus 的兩支 14-150mm 鏡頭的話,仍有 Tamron 及 Panasonic 合共 3 支的產品,但當中卻沒有一支加入防塵防水滴的全天候設計。試問拍片期間遇上或晴或雨的天氣時,接上其他品牌天涯鏡的 OM-D E-M5 Mark II 又豈非是「凍過水」?

M.ZD 14-150mm II 的改版手法跟早前的 M.ZD 75-300mm II 甚為相似,都是在光學結構完全不變下,改用新款的 ZERO 塗層及鏡身設計而推出市面。不過,M.ZD 75-300mm II 沒有加入防滴防塵設計,至少用家沒有接上 M.ZD 14-150mm II 的勇氣,讓 E-M5E-M1 及最新的 E-M5 Mark II 在惡劣而又潮濕的環境下使用。今次新鏡隨鏡附送花瓣型遮光罩,無需像第一代 M.ZD 14-150mm 鏡頭的用家掏腰包購買,跟 Panasonic 及 Tamron 的鏡頭政策甚為相似。假如 Olympus 日後可以更慷慨的為一般中低檔鏡頭附有鏡頭袋就肯定是用家之福。

 
鏡頭接環設有防水滴膠邊,提供更全面的防護,作為一支「上山下海」的旅行鏡就最合適。
 
二代鏡將遮光罩列為標準配件,早年已購買第一代 M.ZD 14-150mm 鏡頭的用家肯定滿不是味兒。

方便搭救

沿用 11 組 15 片光學結構的 M.ZD 14-150mm II 在畫質上算不上是出眾,至少跟專業級的 M.ZUIKO PRO 鏡頭有明顯的距離,全開光圈時的成像亦有點偏柔,不論是 14mm 廣角端或是 150mm 遠攝端都要將光圈縮少 2 級才有更高的解像力表現。新鏡的色差不太明顯,遇上大背光的環境下,「Fog 鏡」的問題也不是太嚴重,最新加入的 ZERO 塗膜可算應記一功。雖然 M.ZD 14-150mm II 畫質平實,解像力也不見得驚為天人,但對比只有跟機的 14-42mm 套裝 Kit 鏡及沉甸甸的大光圈鏡頭之用家來說,M.ZD 14-150mm II 之高機動性與及平穩的效能,在旅程中絕對能夠令你多拍一兩張靚相。再者,Kit 鏡、天涯鏡拍到出色作品的例子比比皆是,作為旅行用鏡,首要條件從來是方便應對不同的環境和拍攝題材,相片的解像力再高,但錯過了 Good Timing,終歸也是一張失敗之作吧!

 
 鏡身設計更富時代感,用上年前 M.ZD 14-42mm II R 鏡頭推出以來的設計風格,有別 M.ZD 14-150mm 第一代的設計。

樣本照片(使用 Olympus OM-D E-M5 Mark II;利用 Olympus View 3 將 RAW 轉 JPEG)

ISO 200、f/8、1/2000s、焦距:150mm
短評:將光圈縮了一級之後,鏡頭的解像力開始提升,處於西環對出海面的輪船之輪廓尚算實淨,只是成像帶點偏軟而已。
ISO 200、f/5.6、1/100s、焦距:150mm
M.ZD 14-150mm II 以方便易用為大前題,畫質並不是它的最大考量,在全開光圈時亦見角位的成像有點鬆散,是眾多高倍數天涯鏡頭的通病。
ISO 200、f/6.3、1/500s、焦距:120mm
相片是在攝氏 33 度於石硤尾的所謂「嘉頓山」拍攝,幸好 M.ZD 14-150mm II 外型小巧,只有 285g 重,不然在烈日當空又手持長炮及腳架攀上山丘真的會教人吃不消的。
ISO LOW、f/10、1/500s、焦距:80mm
測試相片使用鏡頭的中段焦距拍攝,改用 f/10 光圈後,相片的整體解像力立即提升,遠端的電塔及樓宇天台欄杆之線條變得實淨。雖然輪廓不致於鋒利無比,但較全開光圈的畫質好得多了。
ISO 200、f/6.3、1/200s、焦距:67mm
相片在影樓內以人造光源拍攝,由於光線為可控的,加上相機以三腳架固定拍攝,故以 67mm 中望遠焦距亦有不俗的效果,擺設上的塵埃亦清楚地描繪下來。

鏡頭變形測試

焦距:14mm
焦距:14mm
焦距:150mm
焦距:150mm

下一頁:解像力測試、暗角測試、色差測試及總結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16 分鐘前
雖然反射鏡頭入光量較細之餘,畫質較一般折射式鏡頭遜色,但是由於可令望遠拍攝變得更有機動性,加上擁有「冬甩圈」散景,對於鍾愛特別拍攝效果的影... (繼續閱讀)
2 小時前
DCFever 和 OSM Hong Kong 將聯同 YouTuber 暴力 Violencee 生活誌合辦一場 Reels 講座,與大家分享如何拍攝並編輯 Reels 去記錄日常與旅行點滴!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一向以嚴謹和安全而聞名的日本車廠,近來不斷被揭發做假事件。自 Toyota 子公司 Daihatsu 以虛假資料來取得國家認證後,日本國土交通省便開始調查其...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iPhone 今早作出更新 iOS 17.5.1 系統,雖然未有加入新功能及表情符號,不過就修正了一個重要問題,值得大家留意。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Sony 有傳重整產品線,將會推出比 Xperia 1 系列定位更高的手機產品。最近流出次世代 Xperia Pro 手機的概念,可謂將 Sony 最頂尖的技術整合在新機...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自從 Apple Vision Pro 的推出,激發了不少商廠對虛擬實景裝置的使用,Spacetop G1 就是透過 AR 眼鏡,達至用家可享受虛擬 100 吋 1920 x 1080 OLED...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記憶卡品牌 Lexar 早幾個月曾經發表殿堂級的 Armor 系列 SD 卡,其 UHS-II 規格主打專業用戶。不過,若非高速連拍超高解像相片,又或者要拍攝 6K ...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攝影人都知道相機、鏡頭是既貴重又脆弱的器材,出遊或出差時相機袋必定要跟身。為何這位攝影師卻如此大意竟把相機袋寄艙,結果導致悲劇發生?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Panasonic 在上月尾發表輕巧全片幅入門無反相機 Lumix S9,據稱品牌將會在日內再次出招,發表 Lumix GH7 或固定鏡頭相機。由於 Panasonic 盟友 Leic...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SIGMA公佈全球首支擁有恆定F1.8超大光圈的全片幅自動對焦變焦鏡,到底新鏡是否真的實用?今天由就看電影看上頭的都生和肥佬Brian來到近日大熱的九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