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Leica、Olympus、Panasonic 超廣角變焦三王畫質對戰!

文、攝:Stephen

年初 Panasonic 隨 GH5 發表時一口氣公佈了 5 支鏡頭,不過論到最震撼的,反不及在 4 月時發表的 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 超廣角變焦鏡頭!因為新鏡在規格和定位上,完全針對市場現有同級鏡頭不足之處加以改良,決心成為 Micro 4/3 影友最佳的風景攝影拍檔。究竟這支「以 Leica 之名」的新鏡的實力如何?今次小編就找到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7-14mm f/2.8 PROPanasonic Lumix G Vario 7-14mm f/4 Asph. 兩支鏡頭一同較量,看看 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 能否殺出重圍!

遲來的「奶鏡」
Leica DG 8-18mm f/2.8-4 推出前,Micro 4/3 系統不乏超廣角變焦鏡頭,入門兼機動性勝於一切的,可以選用僅重 155g 的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9-18mm f/4-5.6;追求廣闊視角的,於 2009 年發表的 Panasonic Lumix G Vario 7-14mm f/4 Asph. 就一直是不少 Micro 4/3 用家在超廣角鏡上的首選。至於在 2015 年上市的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7-14mm f/2.8 PRO 則是現時 Micro 4/3 系統之中定位最高的「神臺鏡」,夠 Wide 之餘亦有恆定 f/2.8 大光圈的規格,加上專業配套,本身已屬用家們的「攻頂」目標。不過,Olympus M.ZD 7-14mm f/2.8 PRO 相隔 Panasonic 7-14mm f/4 問世後五年才發表,要 Upgrade 攻頂的人有多少呢?其次是當下的無反系統比當年更百花齊放,用家們是否如此「長情」亦是問題。而新近發表的 Leica DG 8-18mm f/2.8-4 高階鏡,其所遇到的困境或許跟 Olympus M.ZD 7-14mm f/2.8 PRO 頗為相似,惟 Leica DG 8-18mm f/2.8-4 的路更難行,或許跟 8mm(16mm 相對焦距)起跳的廣角端不無關係。

 
 三支鏡頭均採用內變焦設計,不過只有 Leica DG 8-18mm f/2.8-4 並非內建一體式蓮花型遮光罩。
鏡頭外型頗為小巧,而且金屬鏡身亦帶來上乘的觸感。
 
除了以 8mm(相對焦距:16mm)起跳最為敗筆之外,此鏡的變焦範圍廣闊,有時覺得甚至比同場較勁的兩支 7-14mm 鏡頭更為好用。
 
Leica DG 8-18mm f/2.8-4 之 23cm 的最近對焦距離雖不及 Olympus M.ZD 7-14mm f/2.8 PRO,但是已比自家的 Panasonic 7-14mm f/4 鏡頭的 25cm 優勝,而最高放大率跟 Olympus 鏡頭一樣,同為 0.12X。
鏡頭由日本製造。
鏡頭前玉不太凸出,造就此鏡可以安裝直徑為 67mm 的濾光鏡。

若改用 6-12mm f/2.8-4 就更無敵
金屬鏡身、防滴防塵配套、315g 的淨重,作為一支高階超廣角變焦鏡是頗為吸引的,可是現時 Leica DG 8-18mm f/2.8-4 焦距不夠短、視角不夠 Wide,是一個頗大的致命傷。其他相機系統不斷將超廣角變焦鏡的廣角端愈推愈前,在全片幅相機下,11mm、12mm 焦距已經成為事實,若然 Panasonic 研發鏡頭時肯下定決心將焦距以 6mm(12mm 相對焦距)起跳的,不論入光量是以 f/2.8-4,抑或是次一檔的恆定 f/4 作定位,不難會在 Micro 4/3 用家心目中牽起升級潮,畢竟廣角端每 1mm 的視角範圍已經截然不同,更何況 Micro 4/3 系統擁有 2X 的「焦距增長」效應?

彌補現有兩支 7-14mm 鏡頭在操作上的缺點
不過,既然 Panasonic 將新鏡的規格鎖定在 8-18mm f/2.8-4,或許真的有他們的立場,而最令 M4/3 用家開心的,當然是 Leica DG 8-18mm f/2.8-4 無需內建花瓣型的遮光罩,而是跟一般鏡頭一樣,採用可裝拆式設計,使用更靈活之餘,亦可將鏡頭體積變得更小巧,算是犧牲一點點的廣角端來換取使用上的方便。Leica DG 8-18mm f/2.8-4 另一特點是前組鏡片並非太凸出,在內變焦的鏡筒下,依然提供濾鏡螺絲坑紋,方便用家接上直徑為 67mm 的濾光鏡片,一改 Panasonic 7-14mm f/4(按:以沒有改鏡計)及 Olympus M.ZD 7-14mm f/2.8 PRO 跟 C-PL 濾鏡無緣的厄運。

 
Leica DG 8-18mm f/2.8-4 接環邊位設有防滴防塵膠邊。
 
Leica DG 8-18mm f/2.8-4 的遮光罩設計較為獨特,鏡頭上的安裝坑紋並非像一般鏡頭設在最邊緣的位置。
 
對比安裝遮光罩前後的樣子,可以看到 Panasonic 設計 Leica DG 8-18mm f/2.8-4 的遮光罩時,似乎是「刻意」令遮光罩更深入鏡頭部分。
 
 
是次三支比併鏡頭安裝在 Olympus OM-D E-M1 Mark II 後的情況。

加強操控,一貫「Leica 鏡」的風範
得到 Leica 的「加持」,DG 8-18mm f/2.8-4 為追求高畫質一族而設,鏡頭用上 10 組 15 片的光學結構,內含 1 片非球面 ED 低色散鏡片、3 片非球面鏡片、2 片 ED 低色散鏡片,以及 2 片 UHR 高折射率鏡片。雖然在三鏡比併下,Leica DG 8-18mm f/2.8-4 的解像力不算非常標清,成為「鏡中之龍」,但是此鏡在色差控制、失光控制、光斑抑制和變形控制方面都做得不錯,至少不會敗於上市近 8 年,現在已經淪為 Panasonic 第二線超廣角變焦鏡頭的 7-14mm f/4。操控方面,Leica DG 8-18mm f/2.8-4 鏡身上亦設有實體的 AF/MF 對焦模式切換鍵,無需像入門鏡(按:包括曾經索價近萬的 Panasonic 7-14mm f/4)要在機身上利用選單更改對焦模式。當然,如果要說到「好用」,Olympus M.ZD 7-14mm f/2.8 PRO 的對焦離合器結構就更「徹底」,除了可以立即在 AF/MF 間轉換之餘,亦可在對焦環上的對焦尺鎖定合焦位置。

 

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 樣本照片(使用 Olympus OM-D E-M1 Mark II 拍攝)

 
ISO 200f/81/500s、焦距:8mm、鏡頭: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
收至 f/8 光圈後,畫面中央跟邊位的解像力變得更為一致。
 
ISO 200f/7.11/640s、焦距:8mm、鏡頭: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
超廣角鏡可輕易令前景的主體變得更為誇張,在視覺上更為震撼。

下一頁:色差、變形及失光控制測試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2 小時前
又一家超跑進軍香港!來自丹麥的 Zenvo 在沙田專門店展出兩款全新 Aurora 超跑,分別是 Aurora Agil 和 Aurora Tur。兩款超跑均全人手製作,各限量... (繼續閱讀)
3 小時前
有傳 Fujifilm 在接下來的 X Summit 中會公布一部類單反形的 GFX 機身,這與很多朋友的期望相違背,畢竟有關方面已經連續推出了多部相同格式的機身...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平板電腦屏幕尺寸通常都比手機大,但一般用家的使用距離,都是跟手機接近。長時間眼睛太接近屏幕,對視力都會有所影響,所以近年 HUAWEI 的平板電腦...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今次 HUAWEI 於馬來西亞舉行的發佈會,看到 HUAWEI 已有重新發展海外市場的決心,更為用家帶來全場景的產品。耳機方面則有超強低音的 Freebuds 6i。 (繼續閱讀)
5 小時前
HUAWEI 早前於杜拜公佈的產品,已迅速在香港及馬來西亞等地正式登場,旗艦級筆電 MateBook X Pro (2024) 賣點特多,售.... (繼續閱讀)
5 小時前
HUAWEI 推出的智能手錶,主要都是圓形錶面為主,為了方便用家選擇,HUAWEI 推出了首款方形智能手錶 Watch Fit 3,香港定價 HK$999 起。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獅子山位處九龍與新界交界,坐擁世界級景觀,可俯瞰九龍及維港景色,向來是行山、打卡熱點,亦是攀岩愛好者挑戰身手的理想地點。然而,昨日獅子山卻... (繼續閱讀)
18 小時前
Leica M11 在 2022 年初發表,在去年品牌亦加入不設經典「紅點」和大幅增加內存空間至 256GB 的小改款 M11-P,不過作為 Leica 粉絲亦很好奇真正升級...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Bandai 旗下 Figuarts ZERO 有個叫「超激戰 EXTRA BATTLE」的不可動 Figure 系列,賣點是以超像真雕工重現漫畫的帥氣場面。這個系列又以《龍珠》角... (繼續閱讀)
1 日前
雖然 Sony 未有明確表示,但按傳聞來看 Sony 似乎在不久之後就會公布一支 FE 24-70mm f/2.0 以及一支 FE 85mm f/1.4 II 的鏡頭。但如果這些傳聞是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