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編輯觀點】Olympus 更新鏡頭 Roadmap 闢謠,抗衡信心危機?

文:Stephen

今年是 Olympus 成立 100 周年,不過百年大壽卻並沒有為 Olympus 相機用家完全帶來喜悅,反之是近期的一連串涉及影像部門盈利能力、裁員,以至是將雞肋的影像部門「拆骨賣盤」的謠言不絕於耳,即使官方作出澄清亦好像未能減低 Olympus 相機用家的擔憂。為了進一步抗衡信心危機,Olympus 突然為年初隨 OM-D E-M1X 發表的鏡頭 Roadmap 推出更新版,明確點出研發中的鏡頭,除了有內置增距鏡的 M.Zuiko Digital ED 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外,亦有兩支「有名有姓」的中低檔鏡頭,不知道 Olympus 今日凌晨額外派發的定心丸又能否為您定定驚呢?

小三元有望鍊成
將會加入戰線的新鏡分別有 M.Zuiko Digital ED 12-45mm F4.0 PRO 專業鏡頭和 M.Zuiko Digital ED 100-400mm F5.0-6.3 IS 超遠攝變焦鏡頭。前者擁有 24-90mm 等效焦距,以其次一級的入光量,相信為 Olympus 確立 F4「小三元」變焦系列的第一章,皆因 ED 12-45mm F4.0 PRO 與另一支已更新的望遠變焦鏡頭一樣,似乎擁有現役的 ED 12-40mm F2.8 PROED 40-150mm F2.8 PRO 相似的焦距範圍,有望 Olympus 亦會推出機動性較高的 ED 40-150mm F4.0 PRO。當然,若 ED 40-150mm F4.0 PRO 真的出現,未知 Olympus 會否為免影響現時 ED 40-150mm F2.8 PRO 的銷情,令 ED 40-150mm F4.0 PRO 未能夠支援 MC-14 和 MC-20 增距鏡。至於另一支平價鏡 ED 100-400mm F5.0-6.3 IS 將有望確立 Olympus 利用 Micro 4/3 系統的優勢,進一步拓展需要更強遠攝力的業餘生態和運動拍攝市場。ED 100-400mm F5.0-6.3 IS 擁有 200-800mm 等效焦距,亦成為首支內置 IS 光學影像穩定器的 M.ZUIKO 系列入門鏡頭,當然亦有望兼容高階 OM-D 系列相機的機身防震系統,合組防震補償能力更強的 Sync IS 同步影像穩定功能。

條數唔靚變成原罪
或許有人依然覺得鏡頭 Roadmap 明朗化依然沒有解決早前的謠言問題,Olympus 影像部門條數一日唔靚,上述的魔咒似乎暫時仍然揮之不去。不過,早前小編亦曾表示,如果影像部門收益只佔總公司 6% 左右的 Olympus 都可以引起上述軒然大波的話,那麼影像部門佔公司更高比率的其他相機品牌,在這風高浪急的攝影市場下,會否比 Olympus 更早退出相機市場呢?


▲Olympus 2018/19 年度收益比例(資料來源:Olympus 公司年報

其他相機品牌一樣「有苦自己知」
相機鏡頭銷售對攝影器材公司愈來愈沒有「貢獻」已是不爭的事實,相機界強如 Canon,在 2009 年的各主要部門銷售貢獻比例如下:辦公室設備(49.7%)、影像系統(39.3%)、工業及其他(11%)。2013 年,Canon 影像部門銷售創下高峰,達 14,489 億日元,佔整個 Canon 銷售金額只有 37.8%。2017 年,Canon 醫療系統的銷售數字正式入賬,原來 Canon 的三大收入支柱(辦公室設備、影像系統、工業及其他)就變成了「四大」。多得「醫療系統」和「工業及其他」部門,他們在 2018 年的銷售額分別為 4,375 億日元及 8,429 億日元,足以為影像部門由高峰期下滑至 9,704 億日元的銷售額「填數」,而影像系統的銷售貢獻在 2018 年時已經攤薄至 23.9%。


▲Canon 過去 10 年銷售數字(資料來源:Canon Fact Book

利用影像技術專利協助轉型
其他相機器材公司亦有類似的現象,影像部門在銷售和收入對整間公司愈來愈雞肋,不過亦不代表他們會放棄影像系統,原因是研發攝影器材往往涉及大量專利技術,而這些原來用於影像部門的技術能夠靈活變通,反而有助整間公司將業務轉型,或最少不用太側重相機和鏡頭銷售。而本文開首提及的 Olympus,其醫療用的內窺鏡技術就是靠過往影像部門的貢獻而成為集團金蛋,在市場上擁有領導地位。您今日可能不會用 Olympus 的相機或鏡頭,不過他朝有日躺在手術床上,醫護人員隨時使用的是 Olympus 生產的內窺鏡為您作檢查。其實,「人可以不影相,但不可能逃避生病」,除了 Olympus,Canon、Nikon、Sony,以至是 Fujifilm 都已經開拓醫療、保健,以至是美容方面的業務,這些「副業」源源不絕為他們帶來生意,「錢途」更是無可限量!


▲Fujifilm 2018/19 年度收益比例(資料來源:Fujifilm 公司年報),可以看到轉型成功的 Fujifilm 絕大部分的收入並非來自影像系統,影像系統收益亦只是佔 11%,收益金額為 2,575 億日元。

【延伸欣賞紀錄片:Inside The Storm 2(港譯:《企業大翻身 2》— Fujifilm),新加坡 CNA 媒體製作】
【延伸欣賞紀錄片:Inside The Storm 3(港譯:《企業大翻身 3》— Olympus),新加坡 CNA 媒體製作】

最新消息
2 日前
Camera Grand Prix 大賞每年由日本 Camera Journal Press Club 舉辦,已有多年歷史。獎項由來自多國的專業攝影師和攝影記者,共同選出對上一個財政... (繼續閱讀)
2 日前
Fujifilm 一向都會將旗下最新的感光元作及處理器,由頂級機種中下放到中階的機種之上。這讓 Fujifilm 相機一向都出現中階至頂級機種都擁有相近規格... (繼續閱讀)
2 日前
雖然不少朋友都認為 APS-C 規格的相機影像質素上不及全片幅的,但現實是 Fujifilm APS-C 格式的 X 可換鏡相機卻又非常受歡迎,多部特別受歡迎的型... (繼續閱讀)
2 日前
人物 / 拍攝人物最重要的是靈魂深之窗,摒除了衣服顏色擾亂分散,注意力更集中在主角的臉孔,重點自然會落在眼睛上,人類的眼睛會透露出他的感情和... (繼續閱讀)
3 日前
Sigma 在 2013 年曾經推出過 18-35mm F1.8 DC HSM|Art 超大光圈變焦鏡頭,雖然只是對應 APS-C 片幅,但是在當年能夠有這膽量生產這些超然規格鏡頭的... (繼續閱讀)
3 日前
Fujifilm 新一代 kit 鏡 XF 16-50mm F2.8-4.8 R LM WR 面世,立即引起新、舊 kit 鏡差異的討論。舊 kit 鏡 XF 18-55mm F2.8-4 R LM OIS 在 2012 年... (繼續閱讀)
3 日前
Mercedes-Benz 曾經在電動車市場大灑金錢,研發電動車平台,主力的 EQE 和 EQS 車款亦被重視。但可惜,自 Mercedes-Benz 發現電動車銷量不如預期後... (繼續閱讀)
3 日前
FUJIFILM 近日發佈復古外型的新機 X-T50 以及新 Kit 鏡 16-50mm F2.8-4.8 R LM WR,這次我們用 X-T50 配 16-50mm F2.8-4.8 與 X-S20 配 18-55mm F2... (繼續閱讀)
3 日前
Samsung 今年推出四鏡頭主相機的拍攝旗艦機 Galaxy S24 Ultra,長焦潛望鏡頭已由上代 Galaxy S23 Ultra 的 10x 約 240mm 焦距,縮減至 5X 約 120mm ... (繼續閱讀)
3 日前
HUAWEI Pura 70 系列手機,都會加入全新「快照」(國內叫「閃拍」) 功能,官方聲稱可以清晰地拍攝 300km/h 的高速移動物件。最近 HUAWEI 就作出講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