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二代 Show 肌肉,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VXD G2 詳測

紫邊測試

▲測試原圖
「色像差補償」:關 「色像差補償」:自動
▲f/2.8
▲f/4
▲f/5.6
▲f/8

短評:若關閉「色像差補償」功能,就算收至 f/8,在「大背光」位置仍會留下輕微的紫邊。開啟補償功能後,在最大光圈之下,仍可見到樹枝出現紫色,要再收細一級光圈,才能大致把紫邊消除。

變形測試

「失真補償」:關 「失真補償」:自動
▲28mm
▲75mm

短評:關閉「失真補償」功能,相對來說,28mm 廣角端的桶狀變形問題較輕微,75mm 遠攝端的枕狀變形較明顯。開啟補償功能後,兩端的變形立即消失。

暗角測試

28mm 廣角端

「陰影補償」:關 「陰影補償」:自動
▲f/2.8
▲f/4
▲f/5.6
▲f/8

短評:關閉「陰影補償」功能,鏡頭在最大光圈出現明顯的暗角,要收 2 級至 f/5.6 才叫完全消除。啟用補償功能後,在最大光圈之下仍有暗角,收 1 級光圈暗角已變得很淡,要再收一級光圈才可完全消除。

75mm 廣角端

「陰影補償」:關 「陰影補償」:自動
▲f/2.8
▲f/4
▲f/5.6
▲f/8

短評:關閉「陰影補償」功能,鏡頭在最大光圈出現明顯的暗角,但範圍較廣角端略小。同樣要收 2 級至 f/5.6 光圈,暗角才能完全消除。啟用補償功能後,在最大光圈之下仍有輕微暗角,但收 1 級光圈即可消除。

其他測試相片(配合 Sony A7 III 拍攝)


▲f/2.8、1/125s、ISO 400、75mm
用 f/2.8 拍攝模準人像照片難以做到「左眼清、右眼矇」,但背景虛化尚算足夠。


▲f/2.8、1/800s、ISO 400、75mm
中焦位置的葉子之間有蜘蛛絲連接,是考驗鏡頭解像力的場合。(建議開啟原圖觀看)


▲f/22、20s、ISO 200、74mm
收至最小光圈拍攝強烈又集中的光源,可以拍出亮眼的 18 角星芒。


▲f/2.8、1/800s、ISO 200、53mm
松樹頂雖然臨近角落位置,但樹葉的線條仍然結實分明,跟中央位置的畫質不相伯仲。

更多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VXD G2 實拍樣本︰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picture=26106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VXD G2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379

有讚︰

  • 售價實惠,性價比高
  • 輕巧便攜
  • 最大光圈已接近最佳畫質
  • 75mm 遠攝端近攝效能出色
  • 18 角星芒效果亮眼
  • 影像色彩濃郁而自然
  • 對焦速度比上代有改進

有彈︰

  • 背景虛化能力稍弱
  • 散景光點不夠亮麗
  • 75mm 焦距不及 24mm 焦距常用

總結
文首提及的 Sony 24-70mm f/2.8 GM 雖然定價 HK$16,990,但相比其他兩家原廠的同款鏡,已經是相對最便宜的一款。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VXD G2 幾乎是 Sony「大師鏡」的「零頭」,但在畫質上仍能交足功課,確實值得讚賞。當然,原廠「大三元」定位是頂級產品,每個細節都會做到盡善盡美,而獨立鏡頭廠產品為了壓低售價,難免要在某些地方作出妥協。以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VXD G2 來說,塑膠鏡筒是其一,抽走鏡身防震功能是其二,對焦系統的反應與速度也與原廠「大三元」有一些距離。此外,跟主流的 24-70mm 相比,此鏡頭的焦段向遠攝端「偏移」了 4 至 5mm,也許有影友會覺得無所謂,但不排除有人會覺得 24mm 比 75mm 更常用,因而令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VXD G2 的吸引力降低。

建議零售價:HK$7,480 

查詢:2721 7388(Tamron)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1 日前
Apple 今早凌晨舉行 WWCD 2024 開發者大會的 Keynote 發佈會,首先為大家介紹將會在今年 6 月 28 日,於國內正式發售的虛擬實景裝置 Vision Pro,將... (繼續閱讀)
2 日前
在剛剛舉行的 WWDC(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會議上,Apple 除了適用於 Vision Pro 耳機的 Vision OS 2 外,令人驚訝的是 Apple 提早為 ... (繼續閱讀)
2 日前
望穿秋水,Nikon 將會在下星期一(6 月 17 日)晚上 8 時(香港時間)發表新機,而今次 Nikon 也不再大賣關子,直接在多個社交平台表明新機就是 Z6... (繼續閱讀)
2 日前
日本鳥攝愛好者 ゆーじろう(音譯裕次郎)早前分享了一張燕子的「大頭照」,讓人赫然發現原來燕子也有非常可愛的一面。普通影友未必擁有與他一樣的... (繼續閱讀)
2 日前
Peak Design 早期透過其創意又實用的設計,配合 KickStarter 的銷售方式及宣傳,讓全世界很多朋友都可以享受到 Peak Design 產品的優點。其產品的一... (繼續閱讀)
2 日前
Insta360 在一年前發表只有拇指般大細的 Go3 相機,讓用家放開雙手就可以隨時以第一人稱記錄眼前的世界。雖然 Go3 支援 2.7K 影片攝錄已經較 Go2 ... (繼續閱讀)
2 日前
富士山下的靜岡縣有條夢之大橋,遠看彷彿直通富士山上,成為近期非常人氣的打卡熱點(相關報導)。同縣的另一端原來還有條夢之吊橋。它被稱為日本最... (繼續閱讀)
2 日前
近年國內的鏡頭品牌發展氣勢如虹,當中不少在海外已有相當的知名度,產品也建立一定口碑,有助中國攝影品牌進一步走出去。而成立於 2016 年的 7Art... (繼續閱讀)
3 日前
因應近年菲林相機有咸魚翻生之勢,像 Pentax 和 Rollei 也快將發表新菲林相機,令國內品牌 AstrHori(岩石星)或其他相機配件廠也加大力度推出測光... (繼續閱讀)
3 日前
眾所週知,小米跟 Leica 合作開發手機拍攝的技術與演算法。不過近日 Leica 卻在 iOS 平台上推出了旗下首款拍攝 App《Leica LUX》,可以使用多款 Le... (繼續閱讀)